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杵臼

杵臼

史记.赵世家》:“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赵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疆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效忠于赵家,舍命救出赵氏孤儿赵武。后遂以为信友厚士之典。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红玉》中:“怜此褓中物,恐坠宗桃。君义士,能为我杵臼否?……”


【词语杵臼】   汉语词典:杵臼

猜你喜欢

  • 献替可否

    同“献可替否”。《明史.职官志一》:“中极殿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见“献可替否”。《元史·陈颢传》:“臣愿得朝夕左右,~,庶少裨万一,亦以全臣愚忠。”【词语献替可否】  成语:献替可否汉语

  • 皂帽藜床

    源见“辽东帽”、“管宁藜床”。指隐居不仕。柳亚子《初度将及预赋》诗之四:“沉思五十七年春,皂帽藜床避地辰。”

  • 夫人城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朱序传》:“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宁康(晋孝武帝年号)初,拜使持节,监沔中诸军事、南中郎将、梁州刺吏,镇襄阳。是岁(公元三七八年),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

  • 鵩入

    同“鵩鸟集于前”。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既而三湘辽远,时遭鵩入;五溪卑湿,或见鸢飞。”【词语鵩入】   汉语大词典:鵩入

  • 亡命之徒

    亡:逃亡。命:即“名”。亡命:脱离户籍或改名。徒:人。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后也指不顾性命,违法作恶的人。郭彦(?-569年),太原阳曲(山西太原北)人。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北周代魏,任澧州(今

  • 束帛赎马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昔者田子方(战国时魏人)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者曰:‘此何马也?’御曰:‘故公家畜也,罢(疲,因衰老而乏力的意思)而不为用,故出放之也。’田子方曰:‘少(音s

  • 嵇向

    《晋书.向秀传》载:嵇康和向秀两人曾在山阳为邻,共同锻铁,相交甚厚。嵇康被杀,向秀作《思旧赋》相追念。后因以“嵇向”借指挚友及其深厚的友谊。唐钱起《客舍赠郑贲》诗:“嵇 向林庐接,携手行将归。”【词语

  • 俯仰无愧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后因以“俯仰无愧”谓立身端正,上对天,下对人,都问心无愧。宋陈亮《与周立义参政书》:“持身端方,俯仰无愧。”主谓 对天、对人都没有惭愧之处。表示处事公道正

  • 逾淮之橘

    源见“橘化为枳”。借指改变了环境而变质的事物。叶圣陶《穷愁》:“无如工厂之制,昌于西土,殆如逾淮之橘,迁地弗良。”偏正 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叶圣陶《穷愁》:“无如工厂之制,昌于西土,殆如~,迁地弗良

  • 饮羽石梁

    《文选》卷三一鲍照(明远)《拟古三首》其一“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下唐.李善注引《阚子》:“宋景公使工人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工人对曰:‘臣不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此弓矣。’献弓而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