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原谓正色,态度严正,后亦以“抗颜”指为人之师。清黄景仁《赠程生入中》诗:“抗颜已弥载
《后汉书.矫慎传》:“〔吴苍〕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以“云泥”比喻相去甚远,差别很大。南朝 梁荀济《赠阴梁州》诗:“云泥
《列子.仲尼》:“尧沼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沼欤,不沼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已欤?不愿戴已欤?……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燕民,莫匪而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
同“博浪椎”。宋文天祥《正气歌》:“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词语张良椎】 汉语大词典:张良椎
《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纵是埋尘空伏骥,还怜倾盖似登龙。”同“伏枥骥”。清吴嘉纪《
42` 一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目光为细小的东西所蒙蔽,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和全局。《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词语一叶蔽目】 成语:一叶蔽目汉
《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乐同死。”葑,即蔓菁;菲,即萝卜。这里咏采葑菲是比兴手法。诗前小序说,是为讽刺那种“淫于新婚,而其弃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的社会现象,以感化
源见“黄金台”。特指通往燕昭王招贤台的道路。借指招贤之地。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宁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人皆向燕路,无乃费黄金。”【词语燕路】 汉语大词典:燕路
参见“季札挂剑”。
源见“竹林七贤”。本指魏 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后泛指友人的欢聚宴饮和游乐。南朝 梁萧钧《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金谷苑,空想竹林游。”亦用以称美叔侄关系。唐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