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昭陵石马

昭陵石马

《天宝遗事》:“潼关之战,禄山将崔乾祐领白旗军左右驰突,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潜谓是贼,不敢逼之。须臾,见与乾祐斗,黄旗军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不知所在。后昭陵(注:唐太宗陵墓)奏:是日灵宫前石人马汗流。”(引自《佩文韵府》卷七十四)又《钦定唐书.五行志》:“至德二载,昭陵石马汗出。”

据传闻记载,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潼关作战时,唐太宗陵寝地的石人石马曾帮助官军抗击叛军。后据看守昭陵的官员报告说,此日陵宫前的石人石马悉皆流汗。后因用为咏陵寝地石人石马显灵,抗敌助战的典故。

唐.李商隐《复京》诗:“虏骑胡兵一战催,万灵回手贺轩台。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此借以赞李晟战胜朱泚军不依靠各道兵马援助。


【典源】 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阵之既败也,(崔) 乾祐领白旗引左右驰突往来,我军视之,状若神鬼,又见黄旗军数百队,军官潜谓是贼,不敢逼之。须臾,又见与乾祐斗,黄旗不胜,退而又战者不一,俄然不知所在。后昭陵奏: 是日灵宫石人马汗流。”

【今译】 唐玄宗时,安禄山起兵作乱,唐将哥舒翰与叛军崔乾祐部作战。崔乾祐领白旗左右奔驰来往,其势汹汹,忽然见到黄旗军几百队,与崔军作战,不能取胜,退而又战,一会儿又不见了。后来昭陵 (唐太宗墓) 官报告,当天墓前的石人石马流汗。即其显灵曾与叛军战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与叛军作战,维护王室。

【典形】 驰石马、石马、石马汗流、五陵石马、昭陵石马、石马在昭陵、石马汗如水、石马灵战。

【示例】

〔驰石马〕 清·黄遵宪《乌之珠歌》:“何如死殉待昭陵,风雨灵旗驰石马。”

〔石马〕 唐·杜甫《行次昭陵》:“玉衣晨自举、石马汗常趋。”

〔石马汗流〕 明·高启 《神弦曲》:“秋灯画壁重烟埃,石马汗流神下来。”

〔五陵石马〕 清·陈维崧《沁园春·题徐渭文》:“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昭陵石马〕 唐·李商隐《复京》:“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猜你喜欢

  • 一秦

    源见“又生一秦”。常以指独一,惟一。唐韩翃《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更羡风流外,文章是一秦。”【词语一秦】   汉语大词典:一秦

  • 蒹葭伊人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蒹葭》诗的首章前四句。诗前小序说,这首诗是为了讽刺秦襄公不能行周礼,故无人服他,没有办法巩固自己的国家。其实,这是一首情歌。诗中

  • 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舍昼夜就是不论白天黑夜,日以继夜地进行,表示利用一切时间,不分昼夜地工作、学习。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君天资濬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

  • 尧年

    指上古唐尧在位时期。传说那时天下太平。后世往往用来比喻太平盛世。又传说尧在位70年,让位给舜后28年才死,寿逾百岁,故也常用来祝颂皇帝长寿。(此典出自《陈书·沈不害传》。沈不害字孝和,陈武康(今浙江德

  • 柱石

    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比喻负有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唐代颜师古注:“柱者梁下之柱;石者,承柱之础也。言,大臣负国重任,如屋之柱及其石也。亦称“柱石臣”。《汉书.元后

  • 长安在日边

    同“长安远”。唐岑参《过燕支寄杜位》诗:“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 披云雾,覩青天

    参见:人之水镜

  • 春冰

    源见“虎尾春冰”。比喻危险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念负重于春冰,怀御奔于秋驾。”唐李群玉《杜门》诗:“达生书一卷,名利付春冰。”【词语春冰】   汉语大词典:春冰

  • 有待

    庄子寓言中说列子能乘风而行,无往不顺。但他虽免步行,“犹有所待”,即必须待风才能成行。庄子认为“圣人”、“神人”都是“有待”的,只有“至人”才无须有待于外物之助。《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

  • 午桥

    源见“午桥泉石”,指退隐之所。宋陈与义《临江仙》词:“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都是豪英。”【词语午桥】   汉语大词典: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