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昨非今是

昨非今是

源见“陶令归去来”。谓方今才洞明事理,知从前错了而如今才对。金元好问《和仁卿演太白诗意》:“四十九年堪一笑,昨非今是可怜生。”


见“今是昨非”。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


【词语昨非今是】  成语:昨非今是

猜你喜欢

  • 京兆马

    源见“走马章台”。指游冶。南朝 陈顾野王《长安道》诗:“章台 京兆马,逸陌富平车。”

  • 双璧

    璧,美玉。比喻才行并美的两兄弟。指北魏东北王陆凯的儿子,暐与恭之。陆暐,字道晖;陆恭之,字季顺。代(今山西大同)人。暐任伏波将军,恭之任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暐写章、表数十篇,恭之著文章诗赋千余篇,所

  • 二酉

    《太平御览》卷四九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故梁湘东王云‘访酉阳之逸典’是。”二酉,指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境内。相传,小酉山石穴中有秦人留下的丰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 常用以抒发古今递变的感慨。 也表示要借鉴前人。语出《汉书.京房传》:“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一作〔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世说新语.规箴》:“(京

  • 海生桑

    同“沧海桑田”。唐韩偓《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 别出机杼

    同“别立机杼”。宋洪迈《容斋诗话》卷四:“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述宾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比喻诗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能另辟蹊径。语本《魏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耳:语助词,而已。一作“尔”。 为了国事,忘记家事;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形容一心为国、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明.李贽《焚书.读史.晁错》:“是故

  • 问扬雄字

    源见“载酒问奇字”。泛指向大师登门求教。清程先贞《寄顾亭林侨寓济南》诗:“欲问扬雄字,须登李白楼。”

  • 八米诗

    源见“八米卢郎”。称誉别人诗多而好。唐张祜《寄卢载》诗:“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词语八米诗】   汉语大词典:八米诗

  • 江娥啼竹

    源见“湘妃竹”。表示生离死别悲苦之情。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怨,李凭中国弹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