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

唐.郑谷《十月菊》诗:“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古人于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风俗。苏轼“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化用唐人郑谷《十月菊》“节去蜂愁蝶不知”句而反其意,是说重九为赏菊佳节,过此之后,便失去时宜,不仅赏花人叹其迟暮,蛱蝶也为因失去采花良辰而愁苦。后常以“明日黄花”借喻已过时的事物。宋.胡继宗编《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日明日黄花。”鲁迅《两地书》七:“拟先呈先生批阅,则恐久稽时日,将成明日黄花。”


偏正 明日,原指重阳节后一日。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错过节令,就感到不应时没兴味。“明日黄花”寓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事物虽好,但已过时,失去了价值。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蝶也愁。”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假使对于我毫无认识,就介绍了,也等于~。”△贬义。多用于表示感伤,亦用于对事物的评价。也作“过时黄花”。


明日黄花”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亦兼寓迟暮不遇之意。

既然是 “明日”为什么又是 “过时”了的呢?

原来,此语的 “明日”不是 “明天”、“次日”的意思,而是指重阳节之后的日子。它的特定出处源于宋·苏轼的诗词:

《分类东坡诗六·九日次韵王巩》: “相逢不用忘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又: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重阳节过后的菊花 ( 明日黄花) ,已渐 “枝头抱香死”了,所以“蝶也愁”。

重阳节又谓之 “登高节”( 今又谓 “敬老节”) ,重阳节过后再登高赏菊,也就失去节令的意义了,所以 “明日黄花”( 节后菊花) 即用以比喻 “过时”之义。


【词语明日黄花】  成语:明日黄花汉语词典:明日黄花

猜你喜欢

  • 得匣还珠

    喻只重形式而不讲求实际。详见“买椟还珠”条。连动 比喻取舍不当。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例]他由于

  • 酒中仙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李白潇洒疏狂,高逸豪放,极喜饮酒又极善饮酒,故杜甫诗称之为“酒中仙”。后因以“酒中仙”、“酒仙”代称李白

  • 甘泉必竭

    见“甘井先竭”条。主谓 甘美之泉必致枯竭。比喻才士早衰。《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直木必伐。”△褒义。用于描写冤屈。→甘井先竭【词语甘泉必竭】  成语:甘泉必竭汉语大词典:甘泉必竭

  • 汉君识履

    源见“郑履”。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侯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典源】《汉书·郑崇传》:“郑崇字子游,(傅)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

  • 范黍

    源见“范张鸡黍”。对黍米饭的美称。唐白居易《咏家酝十韵》:“酿糯岂劳炊范黍,撇篘何假漉陶巾。

  •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之人。《红楼梦》第七回:“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 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参见:○明珠暗投见“枯木朽株”。《红楼梦》7回:“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

  • 蛇变

    《文选.潘岳〈西征赋〉》:“忽蛇变而龙摅,雄霸上而高骧。”李善注:“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后因以“蛇变”比喻帝王的兴起。王闿运《〈衡阳县志〉序》:“赵既蛇变,陈复凤鸣。”【词语蛇变

  • 姚魏

    同“姚黄魏紫”。亦泛指牡丹花。宋范成大《书樊子南游西山二记》诗:“仙山草木锁卿云,不到花平不离尘。十丈牡丹如锦盖,人间姚魏却争春。”宋辛弃疾《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词:“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

  • 折群儒角

    源见“五鹿角折”。形容人学识渊博,多才善辩。清汤右曾《上玉峰徐公》诗:“六经屡折群儒角,九服齐扶大雅轮。”

  • 知一而不知二

    见“知其一,不知其二”。汉·桓宽《盐铁论》卷8:“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词语知一而不知二】  成语:知一而不知二汉语大词典:知一而不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