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过饰非

文过饰非

文:掩盖。过:过失。饰:掩饰。非:错误。指用虚假好听的言词来掩饰过失和错误。 陈庆镛(?-1858年),字颂南,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练习办事),累升至御史,有直谏名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及外交上丧权辱国的官员又重新起用。陈庆镛上奏认为不应起用有罪官员,希望皇帝收回成命。这本奏章呈上,宣宗道光帝嘉奖了他,并指示说:“我没有了解人的英明,以致于琦善、奕经、文蔚等人战败,出师失利,只有反回来检查责备我自己,不想推罪过给群臣。现在御史陈庆镛呈请我收回已经发布出去的命令,我不是用好听言词来掩饰自己错误的君主,我怎能袒护包庇他们呢?”又革去琦善等人已经新任命的官职,命令这些有罪官员在家里关起门来反思自己的过失。于是陈庆镛直言规劝皇帝的声誉震动了国内。

【出典】:

清史稿》卷378《陈庆镛传》11591、11593页:“庆镛上疏论刑赏失措,……疏上,宣宗嘉之,谕曰:‘朕无知人之明,以致琦善、奕经、文蔚诸人丧师失律,惟有反躬自责,不欲诿罪臣工。今该御史请收回成命,朕非文过饰非之君,岂肯回护?”复革琦善等职,令闭门思过。于是直声震海内。”

【例句】:

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文过饰非,差不多是一篇辩解文字。” 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痛的勾当。” 丁玲《丁玲散文集》:“我看见过去有的人在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打击别人,歪曲历史,很少象秋白这样坦然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并列 文:掩饰。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错。语本《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又《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何其芳《文学艺术的春天·序》:“我们固然不能把一切‘~’和‘讳疾忌医’都叫做阿Q精神,但阿Q精神却正是到达了可笑和可耻程度的‘文过饰非’和‘讳疾忌医’。”△贬义。多用于用谎言掩饰自己过失,错误。→文过遂非 掩非饰过 掩瑕藏疾 讳疾忌医↔欲盖弥彰 闻过则喜 退思补过 改过不吝。也作“护过饰非”、“饰非文过”、“饰非掩过”。


【词语文过饰非】  成语:文过饰非汉语词典:文过饰非

猜你喜欢

  • 女大不中留

    指女子到了成年,必须出嫁,不宜留在娘家。语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元.杨显之《潇湘夜雨》一折:“可什么是非只为多开口,倒道我女大不中留。”元.康进之《李逵

  • 鸿泥指爪

    同“鸿爪雪泥”。清赵翼《回镇安官舍》诗:“箧中一卷滇行草,仿佛鸿泥指爪痕。”

  • 如水之就下

    见〔民归之如水就下〕。

  • 明河鹊桥

    源见“乌鹊填桥”。谓银河上驾起鹊桥。喻良缘喜结。明 孙仁孺《东郭记.少艾》:“那能勾秦楼凤箫,明河鹊桥,双双的鸾镜还同照。”

  • 三不归

    《管子.轻重篇》:“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柿,桑麻不种,茧缕不治。内

  • 河清社鸣

    源见“黄河千年一清”。又《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因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宋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河清社鸣,千载启

  • 公侯复

    《左传.闵公元年》:“初,毕万筮仕于晋……辛廖占之,曰:‘吉……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晋.杜预注:“万,毕公高之后。”春秋时,晋大夫辛瘳为毕万占卜,他视兆之后说卦象吉利,公侯之后必能复

  • 君子爱人以德

    君子:旧指有修养有名望的人。 君子按道德的要求去爱护人。语出《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

  • 天雨曼陀

    同“天花乱坠”。宋苏轼《游太平寺净土院》诗:“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 战多

    《周礼.夏官.司勋》:“战功曰多。”后以“战多”指战功。《新唐书.契苾明传》:“李敬玄征吐蕃,明为梅海道经略使,以战多,进左威卫大将军。”【词语战多】   汉语大词典: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