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敌忾同仇

敌忾同仇

又作“同仇敌忾”。敌:对抗。忾:愤怒。 同仇;共同对仇敌。指共同愤起对抗外敌。李宗羲(?-1884年),字雨亭,开县(今四川开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两江总督。当时清廷命令修建圆明园,李宗羲上奏条陈说:“外国有日本人来侵略欺侮,国内有各地民众起义的忧虑,这对于天道时机、人情事理,都有可以深加考虑的地方。呈清朝廷节省营造修建,减少衣服、车马过奢等费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宗羲又上奏条陈说:“天空星象变幻多次出现,外国人侵略祸患正如火烧旺盛。上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御史(专职监察官)沈淮曾经上奏呈请停止修建圆明园工程,我也冒昧贡献愚蠢的诚意。现在还有不能不说的话,当今大局艰难困苦,收入短少,这是事件之一。现今外国人侵入肢体,圆明园距离北京城内有几十里,既没有坚强城防,又没有大队护卫的兵士。连年以来,每次遇到百姓、教会争斗,外国人出动以倚仗兵船武力来要挟。天津早晨有军事行动的警报,那就是海淀地区晚上受到惊扰。皇帝侍奉皇太后在圆明园,这是我们臣子所感到万分不安的了。如果得到皇帝君权立即决断,迅速停止圆明园修建工程,使全国的百姓,知道皇帝有躺卧薪草品尝苦胆的思想,必定一致振愤共同对抗外敌的气慨。”

【出典】:

清史稿》卷426《李宗羲传》12244、12245页:“时诏修圆明园,宗羲疏言:‘外侮内患,天时人事,皆有可虑。请省营缮,减服、御。’十三年,又疏言:‘星变屡见,外患方炽。上年御史沈淮奏请停止园工,臣亦冒贡愚忱。兹复有不能已于言者,时局艰难,度支短绌,特一端耳。今外人入处肘腋,圆明园距京城数十里,既无坚城管钥之固,复少大枝护卫之兵。频年以来,每遇民、教争斗,外人动挟兵船要求。天津朝警,则海淀夕惊。皇上奉皇太后于此,此臣所万分不安者也。如蒙皇上乾纲立断,速谕停工,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尝胆之思,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

【例句】:

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则宜法德意志,使欲造成君国一体同仇敌忾之国民也。”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17节:“我辈苟坚持此主义,虽复中道以死,而此同仇敌忾之念,犹将传诸我子孙。”


见“同仇敌忾”。方令孺《母亲的话》:“他们就行动起来了,自动的参加革命组织,一个个就从我身边走出去。我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一样的和他们~。”


【词语敌忾同仇】  成语:敌忾同仇汉语词典:敌忾同仇

猜你喜欢

  • 含哺乐

    同“含哺鼓腹”。清郑燮《真州八首属和纷纷皆可喜》诗:“野老何知含哺乐,优游化日来何迟?”

  • 立极补天

    源见“女娲补天”。喻匡时济世。南朝 梁萧绎《言志赋》:“差立极而补天,验璧合而珠连。”

  • 白衣迢递

    同“白衣人远”。宋刘辰翁《霜天晓角.和中斋九日》词:“多谢白衣迢递,吾病矣,不能醉。”

  • 熊罴呈瑞

    源见“梦熊罴”。生男之喜。明陈汝元《金莲记.重贬》:“〔云抱子同王上,合〕千思万思,滞他乡愁肠萦系;有谁怜犴狴伤秋,还喜却熊罴呈瑞。”

  • 渥洼种

    渥洼,水名,在今甘肃安西县,是党河的支流。种:品种。传说汉武帝在渥洼水中得良马,故后以此为典,作神马的代名。【出典】:《汉书》卷6《武帝纪》184页:“(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

  • 何足挂齿

    《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后因以“何足挂齿”谓哪里值得一提。用以表示轻视。《三国演义》二一回:“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亦作自谦之词。《二刻拍案惊奇

  • 犀首从仇

    《庄子.则阳》:“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陆德明释文:“犀首,魏官名也。司马云:‘若今虎牙将

  • 年方二八

    主谓 年纪已16岁,正在妙龄。语本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年时 二八新红脸,宜笑宜歌羞更敛。”俞平伯《中年》:“所以倚老卖老固然不好,自己嘴里永远是‘~’,也未见得妙。”△多用于指十六七岁的妙龄

  • 蒲牢

    《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 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因蒲牢吼声宏

  • 计吐六奇

    源见“六出奇计”。称扬谋略多样。唐黄滔《鄜畤李相公》诗:“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