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折柳

折柳

“折柳”,或“折杨柳”是古代乐曲名,乐府诗题有《折杨柳》。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犹言行坐,躞蹀是小步行走的样子;座,同坐)吹长笛(行者和坐者都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折柳赠别,是古代的风俗。“柳”与“留”谐音,折柳便是留客的意思;行客自己折柳,自然也是惜别的表示。

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之歌。在《乐府诗集》中,所收集的六朝梁、陈及唐人“折杨柳”曲有二十余首,其中大多是伤别之辞,而怀念边戍征人之作尤多。故诗文中常用“折柳”为惜别的典故,也用为送别或赠别的代称。

南朝梁元帝(萧绎)《玄览赋》:“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文苑英华》一二六)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权德舆《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雍陶《折柳桥》诗:“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词语折柳】   汉语词典:折柳

猜你喜欢

  • 南风竞

    源见“南风不竞”。谓南音气势强劲。清左宗棠《秋日泛舟泉湖作》诗:“频年南风竞,靖内先戎索。”

  • 石炼五色

    同“五色石”。清 丘逢甲《苦雨行》:“娲皇补处今毕漏,石炼五色难坚牢。”

  • 披云雾睹青天

    喻除去障翳,得见光明。本为晋代卫伯玉推崇乐广的话。《世说新语.赏誉》:“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见“拨云见日”。南朝宋·刘义庆《

  • 转胞

    《文选》卷四十三晋.嵇叔夜(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汉.向长字子平,王莽时隐士;台佟字孝威,东汉初隐士),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

  • 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使:使唤,指使。 好像身子指使臂膀,臂膀指使手指一样。 形容指挥裕如。语出《管子.轻重乙》:“请与之立壤,列天子之旁。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兼霸之壤,三百有余里。佌诸侯度百里负海,子男者度七十里。若

  •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各人以自己在某方面的长处,而轻视别人在某方面的不足之处。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但我们现

  • 阿娇

    《史记.外戚世家》:“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汉武故事》云‘后名阿娇’,即长公主嫖女也。”汉景帝姊长公主嫖的女儿名叫阿娇,姓陈。武帝为

  • 目如岩电

    同“眼如电”。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岩电烂。”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沧海:大海。巫山: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 经历过“沧海”和“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得上眼了。 比喻见多识广,眼界自高。语出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沉井辖

    源见“陈遵投辖”。表示热情挽留客人。清唐孙华《王潞亭同年招饮观剧》诗:“痛饮千巡沉井辖,清歌百叠坠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