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扪虱而谈

扪虱而谈

扪:按、摸。一边从身上捉虱子,一边与人交谈。形容放达任性,毫无拘束。王猛(事迹见前“悠然自得”条)年轻时隐居山中,留心世事,希望得遇明主,施展抱负。东晋大将桓温北伐时,兵入函谷关,王猛觉得时机已到,便披着麻布粗衣去见桓温。交谈中,他一面和桓温分析当时的形势,一面用手捉身上的虱子,就象身边没有别人一样。桓温对他十分敬重,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但因王猛的师父反对而未能成行。

【出典】:

晋书》卷114《王猛传》2930页:“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例句】:

宋·陆游《舒悲》:“管葛逝已久,千古困俗学。扪虱论大计,使我思景略。” 清·敦诚《寄怀曹雪芹》:“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扪虱倾谈惊四座,持鳌下酒话当年。”


述补 扪,摸,捉。一边捉虱子,一边谈话。形容谈吐从容,不拘小节。语本《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2讲:“适于穿旧衣——因新衣容易擦坏皮肤——又常不洗,虱子生得极多,所以说‘~’。”△用于言谈举止方面。→不拘小节。也作“扪虱而言”。


【词语扪虱而谈】  成语:扪虱而谈汉语词典:扪虱而谈

猜你喜欢

  • 翰屏

    同“翰蕃”。《晋书.文帝纪》:“方轨齐 鲁,翰屏王室。”宋苏轼《抚问刘舜卿兼赐银合茶药口宣》:“卿翰屏西服,威怀种羌。”【词语翰屏】   汉语大词典:翰屏

  • 羊公灭吹鱼

    《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阖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 安仁诔

    源见“潘岳悼亡”。喻指怀念亡妻的悼文。清董元恺《贺新郎.奉和何宫讲省斋闻雨悼清河君之阙》词:“一卷凄其安仁诔,肠断词中有画。”

  •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

    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 任棠

    源见“拔薤”。借称高士。唐崔善为《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诗:“明朝蓬户侧,会自谒任棠。”【词语任棠】   汉语大词典:任棠

  • 遗孽余烈

    指后世子孙,又指遗留的臣民,含贬义。宋代苏辙《唐论》:“高帝之世,反者九起,其遗孽余烈,至于文景,而为淮南、济北、吴楚之乱。”并列 孽,作乱或邪恶的人;烈,祸乱;转指为祸者。指邪恶势力遗留下来的残余部

  • 剑化龙

    源见“丰城剑气”。指龙泉、太阿二剑化作龙事,意谓脱俗成仙。宋陆游《宝剑吟》:“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 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诗外传》卷九:“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树想静下来,可是风一直吹个不停;儿子想赡养父母,但父母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以致不能长期尽孝心。流逝的岁月一去

  • 贾儒商秀

    贾( ㄍㄨˇ gǔ 古):商人。秀:为儒者始能秀,故即以指儒。意思是既是商人,又是儒者。清代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栋汗车牛,混了书香铜臭。贾儒商秀,怕遇着秦皇大搜。”

  • 腾上

    《旧唐书.马周传》:“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岑文本认为马周升腾速度太快,必不能持久。后用为飞腾上进之词。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