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愚公谷

愚公谷

汉.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谷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齐桓公时,有一隐者,不问世事,不与世争,有少年夺走他的马驹,他也不计较,时人称他为愚公,居所之处称愚公谷。后遂用为隐居处所之典。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典源】《水经注》 卷二十六《淄水注》引《韩非子》曰:“齐桓公入山问父老:‘此为何谷?’答曰:“臣旧畜牛生犊,以子买驹,少年谓牛不生驹,遂持而去,旁邻谓臣愚,遂名为愚公谷。”汉·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 ‘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zi) 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旁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

【今译】 春秋时齐桓公出郊打猎,追鹿走入山谷中,见一位老人问:“这是什么谷?“老人答:“是愚公之谷。”桓公又问:“什么意思?”老人答:“是因为我起的名。”桓公说:“看您的样子,并不是愚人啊,为什么这么称呼?”老人说:“我养了头母牛,生下小牛,卖了买匹小马驹。有个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将马驹牵走了。邻居知道了,说我太愚,因此将此谷称为愚公之谷。”桓公说:“你是太愚了,为什么就这么给他?”

【释义】 后以此典指隐士栖居的山野之所。

【典形】 谷号愚、谷名愚、栖隐愚公、愚公谷、愚公野谷村、愚公住谷、愚谷。

【示例】

〔谷号愚〕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受业乡名郑,藏机谷号愚。”

〔谷名愚〕 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行》:“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

〔栖隐愚公〕 唐·高适《封丘作》:“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

〔愚公谷〕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愚公野谷村〕 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愚谷〕 唐·王维《愚公谷》之一:“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


【词语愚公谷】   汉语词典:愚公谷

猜你喜欢

  • 屈原沉湘

    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楚怀时被放逐,作《离骚》;顷襄王时,再遭谗谄,放逐江南,“于是怀石遂投汨罗江(湘江支流)以死”。屈原遭谗,放逐江南,终怀石投汨罗江而死。后遂以“沉湘”、“投汨”谓

  • 锄挥瓦中金

    晋裴启《语林》:“管宁(字幼安)尝与华子鱼(名歆)少相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挥锄如故,与瓦石无异。华提而掷去。”后用为节操高洁、不慕名利之典。明高启《题徐良夫耕渔轩》诗:“钓获溪上璜,锄挥瓦中金

  • 王孙逐草

    源见“芳草王孙”。喻指春日出游。唐 耿?《晚春青门林亭燕集》诗:“秦苑看山处,王孙逐草时。”

  • 年方二八

    主谓 年纪已16岁,正在妙龄。语本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年时 二八新红脸,宜笑宜歌羞更敛。”俞平伯《中年》:“所以倚老卖老固然不好,自己嘴里永远是‘~’,也未见得妙。”△多用于指十六七岁的妙龄

  • 伏波柱

    同“伏波标柱”。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泷通伏波柱,帘对有虞琴。”

  • 王者香

    汉蔡邕《琴操.猗兰操》:“〔孔子〕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后以“王者香”称兰花。明周履靖《咏兰》:“欲撷骚

  • 石能言

    《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地在今山西省榆次市西北)。晋侯(晋平公)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是说有物的凭证可以这样说)焉。不然,民听滥(失实)也。抑臣又闻之曰

  • 恨之入骨

    参见:恨入骨髓见“恨入骨髓”。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见侵者则~,剧于血仇。”【词语恨之入骨】  成语:恨之入骨汉语大词典:恨之入骨

  • 谮润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后以“谮润”指日积月累的谗言。《三国志.孙坚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词语谮润】   汉语大词典:谮润

  • 蒋诩径

    同“蒋生径”。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三:“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词语蒋诩径】   汉语大词典:蒋诩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