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鹑百结

悬鹑百结

同“悬鹑百结衣”。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九:“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聊斋志异.张诚》:“悬鹑百结,伛偻道上。”


述补 鹑,鸟名。秃尾巴,羽毛杂有暗黄色斑点和条纹,像补缀连结破衣。结,补丁连结。比喻衣衫破烂。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十九:“盖闻~,知命不忧。”《聊斋志异》卷2:“~,伛偻道上。”△多用于描写衣衫褴褛。→衣衫褴褛 鹑衣百结


【典源】《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 (悬) 鹑。”《太平御览》卷六八九引王隐《晋书》曰:“董威辇,不知何许人,忽见洛阳,止宿白社,于市得残缯,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衣’。”【今译】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 贫寒,衣衫褴褛,就象拴挂着毛斑尾秃的鹌鹑一样。又晋时董威辇在洛阳,夜晚宿于白社,他在市上拾得残破布条,就用来连缀成衣,称之为“百结衣”。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贫困,衣服破烂。

【典形】 百结、百结鹑衣、百结之褐、鹑服、鹑悬、鹑衣、悬鹑、悬鹑百结、悬鹑衣、衣鹑结、衣百结。

【示例】

〔百结〕 北周·庾信《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

〔百结鹑衣〕 元·张国宾《公孙汗衫记》:“我子见百结鹑衣不盖身,怎直这般家道窘!”

〔百结之褐〕 宋·孙觌《西徐上梁文》:“拥百结之褐,扪虱自如; 拄九节之筇,送鸿而去。”

〔鹑服〕 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鹑悬〕 宋·范成大《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鹑衣〕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蜗舍游从寡,鹑衣礼貌疏。”

〔悬鹑〕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

〔悬鹑百结〕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十九:“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十日一炊,无时可耻。”

〔悬鹑衣〕 宋·陆游《书叹》:“齑盐不给脱粟饭,布褐仅有悬鹑衣。”

〔衣鹑结〕 宋·张孝祥《和沈教授子寿赋雪》之二:“此公也自可怜人,家徒四壁衣鹑结。”


【词语悬鹑百结】  成语:悬鹑百结汉语词典:悬鹑百结

猜你喜欢

  • 文武备

    《汉书.尹翁归传》:“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少孤,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

  • 颍川征诏

    源见“征黄”。称颂地方官有政绩,将受到朝廷重用。唐李群玉《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诗:“已向为霖报消息,颍川征诏是前期。”

  • 倚门妇

    同“倚门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计取其妇,报之已甚矣;而又视若倚门妇,玷其家声,是已甚之中又已甚焉。”【词语倚门妇】   汉语大词典:倚门妇

  • 榆火

    源见“清明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以表示春景。唐李峤《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诗:“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清金农《忆茶》诗:“草铺绿罽地无尘,朝日熹微榆火新。”【词语榆火】   汉语

  • 兰偶当门

    源见“当门兰”。指对上有阻碍的行为。宋陆游《感昔》诗:“马慵立仗宁辞斥,兰偶当门敢怨锄?”

  • 南陌金

    源见“秋胡戏妻”。指用以引诱妇女的金钱。或借指轻佻之徒。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答道士李荣》诗:“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 翟子之悲

    源见“墨子悲染丝”。慨叹为世俗所染难以自拔。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

  • 河东性

    源见“河东狮子吼”。指妇女悍妒的性格。清陈鼎《邵飞飞传》:“淡淡春衫袅袅腰,菱花自对亦魂消。如何刚狠河东性,相见虽怜总不饶。”【词语河东性】   汉语大词典:河东性

  • 绕梁声

    源见“馀音绕梁”。泛指优美动人、馀韵无穷的歌曲声。唐罗隐《中元夜泊淮口》诗:“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词语绕梁声】   汉语大词典:绕梁声

  • 杀马毁车

    《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冯良不堪奉迎之辱,杀马毁车,以示决绝仕途。后遂以“杀马毁车”比喻弃官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