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干卿何事

干卿何事

南宋.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卷一一):“延己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如‘宫瓦数行晓日,龙旗百尺春风’,识者谓有元和词人气格。尤喜为乐府词。元宗尝因曲宴内殿,从容谓曰:‘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延巳对曰:‘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

原是南唐元宗对词人冯延巳的戏问,后用为典故,指多管闲事。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问春水,干卿何事?”


述宾 干,关涉。卿,古时高级官名。在封建社会君主对臣或长辈对晚辈或朋友间的爱称,后引申多用以讥笑人爱管闲事。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3回:“问春水,干卿何事?”△描写抱怨。也作“干君何事”、“干卿底事”。


【词语干卿何事】  成语:干卿何事汉语词典:干卿何事

猜你喜欢

  • 蟠桃宴

    宋官本杂剧中有《宴瑶池爨》。金院本有《王母祝寿》一本,《蟠桃会》一本,《瑶池会》一本。至元代,钟嗣成著杂剧《蟠桃会》。惜以上剧本均已亡佚。王母娘娘《蟠桃会》故事,在宋代已广泛流传,并编成戏曲演出。故事

  • 二难

    《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东汉陈寔的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是不相上下的两位贤人。后因以“二难

  • 龙沉景阳井

    也作“陈后主入井”、“景阳宫井”、“胭脂井”等。指隋军灭陈,陈后主躲避景阳宫井之事。陈后主即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南朝陈皇帝。在位时自恃长江天险,终日与

  • 红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苏轼)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古人以红白区分酒的质地:酒红则浊,为劣酒;酒白则清,为良酒。苏轼从被贬的南

  • 市井之人

    指城市中一般流俗之人。《史记.刺客列传》:“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又作“市井之臣”。又“市井之徒”、“市井无赖”,则指城市中的无赖小人,含贬义。宋代胡诠《上高宗封事》:“谨按,王

  • 弃余鱼

    《淮南子.齐俗训》:“趋舍相非,嗜欲相反而各乐其务,将谁使正之?曾子曰:‘击舟水中,鸟闻之而高翔,鱼闻之而渊藏,故所趋各异而皆得所便。故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惠施从车百乘而过

  • 露台费

    同“露台之产”。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作:制作。谓制礼作乐。圣:聪明睿智。述:记述,陈述。明:洞悉事理。 意谓能制礼作乐的人是聪明睿知者;能阐述成说的人是明白事理者。 后常用以尊称能创作和能承传的学者。语出《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

  • 一生辜负看花心

    唐.孟荣《本事诗.情感篇》:“张郎中(唐人张又新,官终左司郎中,故称)与杨虔州(杨虞卿,元和进士,曾为虔州司户,故称)齐名,友善。张尝语杨曰:‘我少年成美名,不忧仕矣,唯得美室,平生之望斯足。’既婚,

  • 地主之仪

    同“地主之谊”。《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见“地主之谊”。【词语地主之仪】  成语:地主之仪汉语大词典:地主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