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其意,不师其辞
师:效法,学习。意:指思想内容。 学习前人文章的立意,而不是模仿前人文章的辞句。语出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金.赵秉文《答李天英书》:“渊明、乐天、高士之诗也,吾师其意,不师其辞。”
师:效法,学习。意:指思想内容。 学习前人文章的立意,而不是模仿前人文章的辞句。语出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金.赵秉文《答李天英书》:“渊明、乐天、高士之诗也,吾师其意,不师其辞。”
笼:笼罩。 迷茫的烟月笼罩着清寒的水面和沙岸。 形容烟雾迷茫的水边月夜景色。语出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元.郑德辉《倩女离婚》二折:“傍水凹,折藕芽,见烟笼寒水月笼
源见“墙头马上”。形容对情人的恋慕。宋 翁元龙《倦寻芳》词:“掷果墙阴窥驻马,采香深径抛春扇。醉归来,任钗云半落,绣帘慵卷。”
同“千万买邻”。清龚易图《和临恭秋日村居杂诗次韵》之二:“十万买邻原不易,出山辜负买山钱。”
同“沧海桑田”。陈三立《次韵答金大润培金》:“扬尘沧海弹指间,苦对莺飞草长时。”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宋 苏轼《黄州安国寺记》:“〔继连〕为僧首七年
源见“倒屣迎宾”。蔡邕重才,匆忙中倒穿鞋子迎接王粲。唐李瀚《蒙求》诗:“周公握发,蔡邕倒屣。”
源见“鲁恭驯雉”。称颂地方官吏广施德政,治绩卓著。金赵秉文《中牟阳冰篆》诗:“中牟三异今则四,断碑残缺阳冰书。”
源见“空弦落雁”。指闻空弦声而惊恐的鸟。宋赵善括《满江红.和坡公韵》词:“叹惊弦、飞鸟尚知还,安巢宿。”
战国时告子论性,谓性无善恶之别,犹湍水之无分东西。《孟子.告子上》:“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湍( ㄊㄨㄢ tuān 团
汉.刘向《说苑.杂言》:“弥子瑕爱于卫君(卫灵公)……君游果园,弥子瑕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而忘其口味。’”春秋时,卫灵公同其男宠弥子瑕游果园。弥子瑕尝了一个桃,觉得味道颇甘美,于是就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