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嵇康羡王烈

嵇康羡王烈

源见“王烈髓”。指希冀得道成仙。宋苏轼《石芝》诗:“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王烈。”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王烈》:“王烈者字长休,邯郸人也,常服黄精及铅,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中散大夫谯国嵇叔夜,甚敬爱之,数数就学。共入山,游戏采药。后烈独之太行山中,忽闻山东崩,地殷殷如雷声。烈不知何等,往视之,乃见山破,石裂数百丈,两畔皆是青石。石中有一穴口,才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取泥试丸之,须臾成石,如投热蜡之状,随手坚凝,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烈合数丸,如桃大,用携少许归。乃与叔夜曰:‘吾得异物。’叔夜甚喜,取而视之,已成青石, 击之䃅䃅如铜声。”《晋书·嵇康传》:“ (嵇) 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今译】 魏时王烈字长休,常服食黄精、铅等药物,据说已三百余岁,但容貌仍很年轻,登山涉水,走路如飞。嵇康 (字叔夜) 十分敬慕他,多次跟他学道。两人共入山,游玩采药。后来王烈独自入太行山,听到轰然山崩,他急忙去看,见山裂开几百丈,两边都是青石。当中有一穴口,中间有青泥流出像骨髓一样,王烈取泥团团看,一会儿就变成石头,如同团热蜡似的,气味像粳米饭,吃起来也是米饭的味道。王烈团了几个桃大的丸子,带回给嵇康,说:“我得了奇物。”嵇康非常高兴,等取出看时,已变成青石。《晋书·嵇康传》又说: 王烈与嵇康共入山,王烈得到石髓像糖饴似的,自己服食了一半,留一半给嵇康,可是已经凝固为石了。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仙书,呼唤嵇康一起去取,则已经不见。王烈叹息说:“叔夜有求仙得道的志向但没有机遇,这是命啊!”

【释义】后以此典表现道家服食,求仙得道; 或指无缘得道; 也用以借指朋友间交往馈赠。

【典形】逢石髓、嵇康羡王烈、留石髓、青泥、石髓、王烈髓、握石髓、于仙绝缘、无道骨、山中石髓、石髓香。

【示例】

〔逢石髓〕 唐·骆宾王《秋日仙游观赠道士》:“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嵇康羡王烈〕 宋·苏轼《石芝》:“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羡王烈。”

〔留石髓〕 宋·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倘容逸少问金堂,记与嵇康留石髓。”

〔青泥〕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游仙》:“白石香新芋,青泥美熟芝。”

〔石髓〕 唐·陈子昂《酬田逸人见寻不遇》:“石髓空盈握,金经闭不开。”

〔王烈髓〕 明·袁宏道《代青溪道士见招》:“朝浸用里芝,暮烹王烈髓。”

〔握石髓〕 南朝梁·沈约《游沈道士馆》:“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于仙绝缘〕 清·黄景仁 《夜起》:“君平与世原交弃,叔夜于仙已绝缘。”


猜你喜欢

  • 吉光裘

    源见“吉光片羽”。用吉光毛皮制成的衣服。亦泛指极其珍贵的裘服。《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词语吉光裘】   汉语大词典:吉光裘

  • 只鸡斗酒

    同“斗酒只鸡”。宋苏轼《纵笔》诗之三:“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清蒲松龄《祭内弟刘子壮文》:“某情虽无尽,力则有穷,仅以只鸡斗酒,浇诸殡宫。”见“斗酒只鸡”。【词语只鸡斗酒】  成语:只鸡斗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嬉:游戏,玩乐。随:因循。 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则由于玩乐;品行的养成在于多作反省,而败坏则由于因循懈怠。语出唐.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 贵不如贱

    见〔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 敛颖囊中

    源见“毛遂自荐”。喻敛才而等待机遇。清赵执信《赠山阳程远复》诗:“君才与年具莫当,且复敛颖囊中藏。”

  • 一柱擎天

    源见“擎天柱”。比喻能独力担当天下重任。《唐大诏令集.中和三年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亦指山势雄拔。《宋史.刘永年传》:“〔生四岁〕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

  • 侣仙舟

    同“李郭舟”。唐张说《和朱欣》之二:“自怜如坠叶,泛泛侣仙舟。”

  • 绥降筑城

    《史记.匈奴列传》:“汉使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将军敖筑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儿单于年少,好杀伐,国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汉曰:‘我欲杀单子降汉,汉远,即兵

  • 浮丘驾鹤

    源见“王乔控鹤”。谓仙人驾临。唐马令《早春陪敕使麻先生慈力祭岳》诗:“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

  • 进履

    同“圯桥进履”。明李贽《答袁石公》诗之五:“路逢进履者,定知过圯桥。”【词语进履】   汉语大词典:进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