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泽臞仙

山泽臞仙

臞(qú渠):瘦。此典指司马相如认为传说中列仙住在深山水泽之间,形貌清瘦。后以此典形容士人隐居山野,容貌清瘦。司马相如见汉武帝喜爱成仙之道,因此上奏说:“上林描写之事不算最好,还有华丽的。我曾经撰写《大人赋》,尚未完成,请允许我写成献上。”司马相如认为传说的诸仙和术士居住在深山水泽之中,形貌清瘦,这不是帝王要求之仙意,于是便写成《大人赋》。此典又作“癯仙”、“臞仙老山泽”、“山泽臞”、“山泽儒仙”、“臞仙”。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56页:“相如见上好(hào号,喜爱)仙(古代方士所幻想一种超出人世、长生不死之人)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mǐ米,华丽)者。臣(官吏、百姓对君主自称)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

【例句】:

宋·苏轼《余与李廌方叔相知》:“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宋·陆游《夜读隐书有感》:“常鄙臞仙老山泽,要令仰首看飞翔。” 宋·陆游《自咏》:“平生意薄刀笔吏,投老身为山泽臞。” 宋·张孝祥《题鲁如晦通隐》:“不向江湖忘魏阙,故应山泽有儒仙。” 元·萨都拉《寄句曲外史》:“霞佩翩翩出洞天,当时仿佛见臞仙。”


【典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非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qu),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汉书·司马相如传》亦载,中作“列仙之儒居山泽间”。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见武帝喜好修仙求道之事,于是奏道:“上林的描写不算是最好,还有比它更美好的。臣曾写《大人赋》,尚未写成,请写好而进上。”相如认为各类仙人相传居住于山泽之中,形貌清瘦,这不是帝王要追求的仙意,因而写出《大人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士人隐居山野,容貌清瘦。

【典形】 臞仙、臞仙老山泽、癯仙、山泽臞、山泽儒仙、形容山泽臞。

【示例】

〔臞仙〕 元·萨都拉《寄句曲外史》:“霞佩翩翩出洞天,当时仿佛见臞仙。”

〔臞仙老山泽〕 宋·陆游《夜读隐书有感》:“常鄙臞仙老山泽,要令仰首看飞翔。”

〔癯仙〕 宋·苏轼《余与李方叔相知》:“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山泽臞〕宋·陆游《自咏》:“平生意薄刀笔吏,投老身为山泽臞。”

〔山泽儒仙〕 宋·张孝祥《题鲁如晦通隐》:“不向江湖忘魏阙,故应山泽有儒仙。”


猜你喜欢

  • 数息

    佛家静修之法。默数鼻息出入,使本心排除杂念,归于安静。《金刚顶经疏》:“安那般那,亦即阿那波那,亦云阿般那,谓数息观。”“数息”一称“持息念”,为佛门五停心之一。【词语数息】   汉语大词典:数息

  • 擎天柱

    《楚辞.天问》:“八柱何当?”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洪兴祖补注引《神异经》:“昆仑有铜柱,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后以“擎天柱”喻担负重大任务的人。元无名氏《连环记》三折:“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

  • 祸从天降

    灾祸于意料之外突然降临。出自唐人刘瞻之语。刘瞻,字几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中年间进士及第。咸通初累迁太常博士,后又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咸通十年(809年)为宰相。次年,唐懿宗爱女

  • 金茎玉露

    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唐.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汉.班固《西都赋》

  • 沧浪子

    同“沧浪客”。唐王昌龄《悲哉行》:“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唐皎然《访陆处士羽》诗:“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词语沧浪子】   汉语大词典:沧浪子

  • 梅妻鹤子

    清吕留良等编《宋诗抄.林和靖诗抄序》:“林逋宇君复,杭之钱塘人。少孤,力学刻志不仕,结庐西湖孤山……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畜鹤,泛舟湖上,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

  • 十上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仕途艰难,屡遭冷遇。唐高適《哭单父梁九少府》诗:“十上多辛苦,一官常自哂。”唐孟浩然《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诗:“惜无金 张援,十上空归来。”【词语十上】   汉语大词典:十

  • 驾鲤

    同“乘鲤”。南朝 梁江淹《采绫》诗:“乘鼋非逐俗,驾鲤乃怀仙。”【词语驾鲤】   汉语大词典:驾鲤

  • 善群

    善于统治群众,《荀子.王制》:“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群道:统治的原则、方法。【词语善群】   汉语大词典:善群

  • 袒缚

    源见“面缚舆榇”。谓脱光上衣,缚手于背,表示战败投降。唐贾至《虎牢关铭》:“太宗据之以拒河朔,克擒丑夏,伪郑袒缚而请命。”【词语袒缚】   汉语大词典:袒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