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家至户晓

家至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谓人人皆知。亦作“家谕户晓”、“家喻户晓”。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名李昂(809-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大和元年(827年)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他曾重用李训、郑注等人,希望能铲除宦官,整理朝政。但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由李训、郑注发动的旨在清除宦官的“甘露之变”失败,宦官反倒乘机大杀朝官。御史中丞、皇族李孝本亦被诛杀,其女被没入掖庭(皇宫中妃嫔所居的地方)。左拾遗魏暮(mó磨)就此事上疏进谏。文宗遂下诏褒扬魏謩。诏书中提到,将孝本之女收之掖庭,是以备洒扫之事,并非征为声妓,但事情处于疑似之间,不可能使得家家户户都知道,并认为魏謩的谏书,有贞观年间指事直言、不避忌讳的遗风,应该虚怀采纳,因而立即把孝本之女送出了掖庭。同时,还任命魏謩为右补阙。

【出典】:

旧唐书》卷176《魏謩传》4568页:“诏曰:‘昔乃先祖贞观中谏书十上,指事直言,无所避讳。每览国史,未尝不沉吟伸卷,嘉尚久之。尔为拾遗,其风不坠,屡献章疏,必道其所以。至于备洒扫于诸王,非自广其声妓也;恤髫(tiáo迢)龀(chèn衬)之宗女,固无嫌于征取也。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尔能词旨深切,是博我之意多也。噫!人能匪躬謇谔,似其先祖,吾岂不能虚怀延纳,仰希贞观之理欤!’”

【例句】:

宋·欧阳修《乞出第三札子》:“臣所谓辨诬谤、全名节者,为中外之人不可家至户晓者耳。”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喻户晓。” 佚名《宣和画谱·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者?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 清·李汝珍《镜花缘》81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户晓,知他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旨由无心而传。”


并列 到每家每户去宣讲,让人人都明白。宋·文天祥《与广东曹提刑》:“近者妄意预行晓揭;使~,人人知所避就。”△多用于写深入宣传方面。


【词语家至户晓】  成语:家至户晓汉语词典:家至户晓

猜你喜欢

  • 九天奋迹

    源见“鲲鹏展翅”。喻飞黄腾达。明孟称舜《娇红记.辞亲》:“怎能够九天奋迹,一身荣贵?”

  • 属镂剑

    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 龙伯国人

    源见“龙伯钓鳌”。喻巨人。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是又梁氏所谓犹以千百之僬侥国人,与一二之龙伯国人抗,蔑有济也。”

  • 临淄照水

    《艺文类聚》卷二三引汉.刘向《新序》:“齐王聘田巴先生而将问政焉。对曰:‘政在正身,正身之本,在于群臣。王召臣,臣改制鬋饰,问于妾:“奚若?”妾爱臣,谀臣曰:‘佞。’臣临淄水而观,然后自知丑恶也。今齐

  • 本立而道生

    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并列 欲求正道,当先务本。《论语·学而》:“君子务本,~。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多用于根本很重要方面。

  • 筑室道谋

    又作“筑舍道傍,三年不成。”意谓造房子请教路人,不能成功。比喻人多口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古时有一首斥责周幽王不纳良言、惑于邪谋的诗说,订计划真可叹呀,不把先人来效法,不从道义来出发。只把那浅言来采

  • 三思

    再三思考。《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刘宝楠正义:“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季文子:鲁国大夫,谥曰文。后因谓事情须经过再三考虑叫“三思而行”。【词语三思】   汉语大词典:三思

  • 神蛛庙

    晋.袁山松《郡国志》:“荥阳有眢井(眢,音yuān,眢井,枯井)。汉高祖为雍齿所追,投匿井中。有蜘蛛结网蔽其井口,得脱。汲黯为荥阳守,为立神珠庙。”(引自《佩文韵府》卷七“神蛛”下注)这是一个宣扬汉德

  • 上鱼竿

    源见“鲇鱼上竹竿”。比喻仕进艰难。清钱谦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感恩述事》诗之八:“朝士空怜衔鼠穴,山妻应笑上鱼竿。”

  • 王戎视

    源见“岩下电”。指极好的视力。唐李白《长安州李长史书》:“属早日初眩,晨霾未收,乏离朱之明,昧王戎之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