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妻嫂笑苏秦

妻嫂笑苏秦

指苏秦不得志时被家里妻嫂等人取笑。后以此典指出游不得志而归来,遭人耻笑;也有以“下机”反其意而用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乘轩里人。曾东往齐国从师,向鬼谷先生(战国时纵横家,居住鬼谷〔今河南登封县东〕,因称鬼谷子)求学。随后,苏秦到外地游说几年,遇到严重经济困难,只得回家。兄嫂、弟妹、妻子、小妾等都暗地嘲笑他,说道:“按照东周人之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于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二的盈利作为谋生之主要手段。现在您丢掉根本,却以口舌游说为职业,遭受穷困,不也是应该吗!”苏秦听到这些话,感到惭愧,暗自伤心,于是关上门整天不出来,拿出自己藏书,全神通读起来。此典又作“下机人”、“惭妻嫂”、“妻嫂欺”、“嫂不下机”、“下机妻”、“苏家妇”。

【出典】:

史记》卷69《苏秦列传》2241页:“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一般指农业,此处指从事手工业或商业)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例句】:

南朝梁·何逊《学古赠丘永嘉征还》:“窥见应门出,遥识下机人。” 唐·高适《酬裴秀才》:“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唐·杜甫《奉送魏六丈》:“季子黑貂敝,得无妻嫂欺。” 元·揭傒斯《送徐元山》;“妻能力谏何足去,嫂不下机非所耻。” 清·唐孙华《年家子杨位凝家贫出游不遂》:“尚闻投杼母,岂有下机妻。” 清·翁照《将之北河留别》:“料应不学苏家妇,金尽归来也下机。”


【典源】 《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滕履��, 负书担橐,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

【今译】 战国时苏秦 (字季子) 游说秦王,十次上书鼓吹“连横”,均遭秦王拒绝。几年过去了,苏秦的黑貂裘破了,百斤黄金也用尽了,资用匮乏,只得离开秦国返回。他脚踏绳编的鞋,肩背书籍行李,容颜枯瘦,面色黑黄,样子十分狼狈。回到家里,家人对他非常冷淡,妻子不下织机迎接而继续织布,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也不理睬他。苏秦感慨地说:“妻子不把我看作丈夫,嫂子不把我看作小叔,父母不把我看作儿子,他们这样对待我,都是秦王不用的罪过啊!”家人见他困窘而返,都纷纷耻笑说:“我们周人素以治产业、事工商赚钱为本分,你如今不务正业去卖弄口舌,落得如此狼狈,不也是必然的吗!”苏秦听了很是惭愧。

【释义】 后以此典指出游不得志而归来,遭人耻笑; 有时也以“下机”等反其意而用之。

【典形】 惭妻嫂、妻嫂欺、嫂不下机、苏家妇、下机妻、下机人、愧见家中妻、应嗔不下机、行看嫂下机、耻妻嫂、鸣机妇、还家畏嫂轻、不下机。

【示例】

〔惭妻嫂〕 唐·高适《酬裴秀才》:“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妻嫂欺〕 唐· 杜甫《奉送魏六丈》:“季子黑貂敝,得无妻嫂欺。”

〔嫂不下机〕 元·揭傒斯《送徐元山》:“妻能力谏何足云,嫂不下机非所耻。”

〔苏家妇〕 清·翁照《将之北河留别》:“料应不学苏家妇,金尽归来也下机。”

〔下机妻〕 清·唐孙华《年家子杨位疑家贫出游不遂》:“尚闻投杼母,岂有下机妻。”

〔下机人〕 南朝梁·何逊《学古赠丘永嘉征还》:“窥见应门出,遥识下机人。”


猜你喜欢

  • 郢中唱

    同“郢中曲”。唐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诗:“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词语郢中唱】   汉语大词典:郢中唱

  • 君处北海,吾处南海,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处( ㄔㄨˇ chǔ ):居住。北海、南海:古人以中国之四周皆为海,故有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之称。这里的北海、南海,犹言极北、极南,并非实指。虞:度,料。 你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不料你竟跋涉到

  •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末:末梢。掉:摇动。 树梢太大必定折断,尾巴太大不易摇摆。 比喻部属势力过大,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

  • 杞人天

    源见“杞人忧天”。借指危急的国政局势。清李渔《风筝误.凯宴》:“靖烽烟,今朝撑住杞人天,荆棘铜驼免!”

  • 廪台燔火

    《逸周书.克殷》:“商辛(纣)奔内,登于廪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史记.殷本纪》:“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廪台燔火”或“鹿台火”,是指商纣王在周武王军攻入朝歌时,在廪台之上焚身

  • 齐人攫金

    《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音yù卖)金者之所,因攫(抓取的意思)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此事又见《吕氏

  • 汉使槎

    源见“乘槎”。指汉张骞出使西域所乘的船只。唐元稹《感石榴二十韵》:“何年安石榴,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

  • 文王避雨陵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晋.杜预注:“殽在弘农渑池县西。大阜曰陵。”又,“此道在二殽之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嵚,故可以辟风雨。”陵,

  • 鸟革翚飞

    《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后以“鸟革翚飞”形容宫室壮丽。清 程允升《幼学琼林.宫室》:

  • 卫后鬓鬓

    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因黑发如云而被宠幸。汉代张衡《西京赋》:“卫后兴于鬒发,飞燕宠于体轻。”鬒( ㄓㄣˇ zhěn 诊):黑发。《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引《汉武故事》:“子夫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