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头会箕敛

头会箕敛

头会(kuài快):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簸箕装敛谷物作税收。此典指武臣说秦王朝横征暴敛,赋税苛重。后以此典比喻征收赋税苛重。武臣(?——前208年),陈县(今河南淮阳)人。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楚政权建立后,陈胜任命武臣为将军(统军高级武将),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武将军职,位次于将军),率军三千攻赵。由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黄河,连续攻下赵地十多城,发展到几万人。又招降三十多城,进占邯郸。经张耳、陈馀劝说,他自立为赵王,并违抗陈胜命令,拒绝援助周文。后为其部将李良所杀。当初,武臣等人行军,到达各县,对当地才能出众的人们说:“秦朝施行暴政酷刑来残害天下百姓,已经有几十年。北边有修筑长城之勤苦劳役,南边有防守五岭的长期兵役,内外骚动,百姓疲困,按人头征税、用簸箕敛谷物之横征暴敛,来供应军费开支,财穷力尽,民不聊生。加之苛法酷刑,使天下老少百姓不得安生”。此典又作“头会箕赋”。

【出典】:

史记》卷89《张耳陈馀列传》2573页:“武臣等从白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曰:‘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戌(秦始皇派五十万人防守五岭,指越城、都庞〔或作揭阳〕、萌渚、骑田、大庾五岭),外内骚动,百姓罢(pí皮,通“疲”)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kuì愧,缺乏)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

【例句】:

汉·刘安等著《淮南子·汜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 唐·魏徵等撰《隋书·五行志下》:“府库空竭,头会箕敛,天下怨叛,将士离心。” 宋·陆九渊《与辛幼安书》:“置民于囹圄、械系、鞭棰之间,残其支体,竭其膏血,头会箕敛,槌骨沥髓。”


并列 会,计算。按人头计算,用畚箕征收税谷。形容赋税苛重。语出《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贱天下……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力匮尽,民不聊生。”清·魏源《治篇》11:“甚至圆熟为才,模棱为德,画饼为文,养痈为武,~为富。”※会,不读作huì。箕,不读作qí。△贬义。多用于政治方面。→横征暴敛 苛捐杂税 ↔节用裕民。也作“头会箕赋”。


【词语头会箕敛】  成语:头会箕敛汉语词典:头会箕敛

猜你喜欢

  • 天悬地隔

    相离如天与地般遥远,形容差别非常大。陆厥(472-499年),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少有风采,重节操,善为文章。当时正值齐武帝永明时期,沈约、谢眺,王融等人创制一种文体,以平上去入四声制韵,不能增减

  • 逄萌杀羿

    《孟子.离娄下》:“逄萌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相传古代逄萌拜羿为师,学习射箭神技。等他把羿的本领学到手后,心思天下只有羿的射技比自己强,于是便用木棍击杀了羿。后因以“逄萌杀

  • 彩霓

    宋司马光《范景仁传》:“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学士以沈约《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声,谓景仁为失韵。”后遂以“彩霓”为作诗用韵之典。明杨慎《咏端溪砚廿韵示儿》:“绮思生松黛,讹音辨彩霓

  • 鳌戴

    《列子.汤问》:“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传说中人面鸟身的北海之神)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

  • 以珠弹雀

    比喻作事不权衡轻重,得不偿失。《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偏正 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语本《庄子·让王》:“今

  • 眉史

    宋.陶榖《清异录.眉史》:“莹姐平康妓也,玉净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参见“十样宫眉”条),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以岁年,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唐代妓女莹姐

  • 薏苡谤

    同“薏苡明珠”。唐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诗:“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词语薏苡谤】   汉语大词典:薏苡谤

  • 病染膏肓

    同“病入膏肓”。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命该雕丧,险些病染膏肓。”见“病入膏肓”。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此言非妄。”【词语病染膏肓】  成

  • 豆粥麦饭

    《后汉书.冯异传》:“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

  • 骊龙昼睡

    源见“探骊得珠”。借指碰上机遇。清钱谦益《丁亥夏题海客钓鳌图》诗之三:“探他海底珠如月,恰是骊龙昼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