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礼议

大礼议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1566年在位)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yuán元)的尊号。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1521年在位)病死。厚照无子,依兄终弟及之祖训,其从弟、兴献王朱祐杭之子厚熜(cōng匆)承袭皇位,即世宗。世宗即位后第6天,便下令礼官集议其父兴献王的封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为维持大宗不绝,认为厚熜应过继给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1488-1505年在位),称皇考,而以生父祐杭为皇叔父。世宗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另议。七月,观政进士张璁(后赐名孚敬)上《正典礼疏》,反驳杨廷和之说,主张继统不继嗣,厚熜应尊崇所生,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世宗得到奏疏,即召见廷和等,下令尊己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但被廷和等拒绝。由此开始了以首辅杨廷和等为一方,以皇帝和张璁、桂萼等为另一方的“大礼之议”。经过多次在朝堂上向皇帝谏诤和双方的辩论,并以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五日的左顺门事件(吏部左侍郎何孟春与廷和之子、翰林杨慎集合朝中官员共200余人,自辰至午,跪于左顺门前,吁请世宗收回成命。世宗大怒,命逮134人下狱,余者待罪。次日,180余人受廷杖,编修王相等18人被杖死)为转折,世宗于该年九月颁布诏书,定称其父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称孝宗为“皇伯考”。五年(1526年),为朱祐杬建世庙于太庙之右。七年(1528年)六月,颁布《明伦大典》,备述议礼诸臣建议始末,以垂戒后人。杨廷和革职为民,其他论罪不等。十五年,改世庙之名为“献皇帝庙”。十七年九月,又尊祐杬为睿(ruì瑞)宗,袝(fù付)于太庙,并改其陵墓之名为显陵。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开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在嘉靖年间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典】:

明史》卷17《世宗本纪一》216页:“秋七月壬子,进士张璁言,继统不继嗣,请尊崇所生,立兴献王庙于京师。初,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王皇叔父,援宋程颐议濮王礼以进,不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议。杨廷和等抗疏力争,皆不听。”《明史·蒋冕传》5044页:“‘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 《朱希周传》5064页:“时方议‘大礼’,数偕其长争执。” 《丰熙传》5071页:“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起,熙携礼官数力争。”


猜你喜欢

  • 鹤举鸡群

    同“鹤立鸡群”。明张煌言《与林用圭书》:“若夫盟翁鹤举鸡群,弟所素谂。”

  • 茅茹

    详见“拔茅连茹”条。【词语茅茹】   汉语大词典:茅茹

  • 悬鹑百结衣

    源见“子夏衣”、“百结”。谓穿着破旧的衣服。形容生活清贫。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九:“半菽一瓢饮,悬鹑百结衣。”

  • 旷日持久

    意为迁延时日,久无所成。公元前269年,燕武成王封宋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率兵败赵。赵王割让济东三城于齐,请求齐王派安平君田单为将,率领赵军进行抵抗。对此,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十分反对。他对平原君赵

  • 同病相怜

    比喻遭遇相同,彼此同情。《吴越春秋.阖闻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主谓 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语

  • 醉习家

    源见“山公醉酒”。指名苑游宴。唐李峤《池》诗:“彩棹浮太液,清觞醉习家。”

  • 文房四士

    见“文房四宝”。【词语文房四士】  成语:文房四士汉语大词典:文房四士

  • 征贾生

    同“宣室召”。唐李白《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

  • 夷甫诸人

    《晋书.桓温传》载:温自江陵北伐,“过淮 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王衍字夷甫,兴清谈之风,不理政务,导致邦家沦丧。后以“

  • 越人术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者(此指春秋时良医,与轩辕时扁鹊非一人),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客馆的负责人)。舍客长桑君(隐者,似神仙一样的人,这是古时对仙道的迷信夸饰的说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