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指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大军重重围困于走投无路之窘境。后以此典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秦末楚、汉相争,公元前203年,汉刘邦派韩信率领四十万大军围歼楚军。韩信布置了十面埋伏,把项羽楚军包围在垓(gāi该)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包围。晚上听到汉军营里从四面传来楚地流行之歌声,项羽大惊,推想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以为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了。此典又作“楚歌”、“鸡鸣楚地尽”、“楚歌四合”、“楚歌四面”、“四面歌残”。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33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集解》应劭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

【例句】:

北周·庾信《咏怀》之四:“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庾信《拟咏怀》:“鸡鸣楚地尽,鹤唳秦军来。” 唐·李白《拟恨赋》:“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清·秋瑾《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茅盾《子夜》:“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他想来当真没有多大把握够冲得出去。” 郭明伦、张重天《冀鲁春秋》:“要利用这个胶着形势,再调动几路保安部队上来,让姚辉尝尝‘四面楚歌’的滋味。”


偏正 四面八方都是楚地的歌声。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蔡东藩《五代史演义》:“好容易过了一宵,才见天明,又听得城外喧声,一齐趋集,好似那霸王被困,~。”△多用于描写处境方面。→腹背受敌 势孤计穷 危机四伏 ↔歌舞升平 百万雄师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 (gai) 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注: 应劭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

【今译】 秦亡后,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最后项羽败退驻扎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军队将其重重包围。刘邦采用张良计策,让士兵唱起楚歌。夜里,项羽听到四面都唱楚国的鸡鸣歌,大吃一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尽占楚地了吗?为什么他们中楚国人这样多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孤立危急,四面受敌的处境。

【典形】 楚歌、楚歌四合、楚歌四面、鸡鸣楚地尽、四面歌残、楚帐夜闻歌。

【示例】

〔楚歌〕 北周·庾信《咏怀》之四:“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楚歌四合〕 唐·李白 《拟恨赋》:“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楚歌四面〕 清·郑燮《项羽》:“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鸡鸣楚地尽〕 北周·庾信《拟咏怀》:“鸡鸣楚地尽,鹤唳秦军来。”

〔四面歌残〕 清·秋瑾《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词语四面楚歌】  成语:四面楚歌汉语词典:四面楚歌

猜你喜欢

  • 盗柳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陶侃传》:“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汉蠡吾人,字子都,寅帝时为京兆尹),尝课(考核督办)诸营种柳(时陶侃镇守武昌)。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

  • 散草

    以散笔作草书,称“散草”。参见“散隶”条。【词语散草】   汉语大词典:散草

  • 射屏

    同“锦屏射雀”。《剪灯馀话.琼奴传》:“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词语射屏】   汉语大词典:射屏

  • 栀貌蜡言

    唐柳宗元《鞭贾》载:有富家子以五万钱购一鞭,谓以巨款购此鞭,为爱其色黄而有光泽,持以夸示于柳。柳命僮仆烧汤洗之,则鞭之色泽尽失,现出枯干苍白的本色。乃知“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因曰:“今之栀其貌,

  • 栉沐风雨

    同“沐雨栉风”。《旧唐书.韦皋传》:“伏惟太宗栉沐风雨,经营庙朝,将垂二百年。”见“栉风沐雨”。【词语栉沐风雨】  成语:栉沐风雨汉语大词典:栉沐风雨

  • 燕巢卫幕

    同“燕巢于幕”。《旧唐书.李密传》:“达等助桀为虐,婴城自固……鼓角将鸣,空凭百楼之险。燕巢卫幕,鱼游宋池,殄灭之期,匪朝伊暮。”见“燕巢于幕”。《旧唐书·李密传》:“~,鱼游宋池,殄灭之期,匪朝伊暮

  • 羲车

    同“羲和车”。唐虞世南《奉和咏日午》:“高天净秋色,长汉转羲车。”唐李咸用《绯桃花歌》:“野树滴残龙战血,羲车碾下朝霞屑。”

  • 钗分一股

    源见“钗股分金”。喻夫妻远别。宋 洪?《踏莎行.别意》词:“带绾同心,钗分一股,断魂空草《高唐赋》。秋山万叠水云深,茫茫无著相思处。”

  • 三已心

    源见“三已无愠色”。指不以一再罢官为意的情怀。唐张说《赠赵侍御》诗:“长沙?作赋,任道可知浅。请从三已心,荣辱两都遣。”【词语三已心】   汉语大词典:三已心

  • 糜竺收资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糜竺》:“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家赀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糜竺家。感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