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噤若寒蝉,比喻象秋天的蝉一样,冷得直打寒战,形容吓得不敢作声,泛指一言不发。杜密(?-169年),字周甫,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人。曾仕州郡,先后任代郡太守、泰山太守、北海相等职。桓帝时以党锢之祸免官。返乡后,仍然保持在朝时敢于推荐有才能的人,对恶势力敢讲话反对的习惯。他的同乡刘胜告老回乡,与他正好相反,遇事明哲保身,口不言是非。有一次,太守王昱称赞刘胜是个好人。杜密听出弦外之音是批评自己,便说:“刘胜作为致仕大夫,当地政府官员像上宾一样尊敬他。可是他见好人好事而不荐举,听到坏人坏事也不揭发,隐瞒真实情况保全自己,就象秋天的寒蝉一样不发一言,这种人是有罪的。”后来,汉灵帝时,陈蕃辅政,杜密又出来任职。而在二次党锢之祸时,下狱自杀。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198页《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例句】: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明时,事贤主,履高位,噤如寒蝉,或至导谀以误国。” 鲁迅《两地书》一:“明明今日好好的出席,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噤若寒蝉,或则明示其变态行动?”


述补 有如深秋的蝉那样不再鸣叫。形容受到压制而不敢说话。语本《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那个伙伴自知在这种地方说了万万不该说出来的话,闪到我背后,一时~。”△一般用作因受限制或有顾虑而默不作声。→仗马寒蝉 哑口无言 杜口吞声 守口如瓶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作“自同寒蝉”。


【词语噤若寒蝉】  成语:噤若寒蝉汉语词典:噤若寒蝉

猜你喜欢

  • 扁舟号子皮

    源见“范蠡扁舟”。指乘舟归隐的范蠡。宋张元幹《李丞相纲生朝》诗:“欲知辟谷师黄石,便是扁舟号子皮。”

  • 曲柄笠

    形似曲柄车盖的笠。晋代谢灵运出游时,喜欢戴曲柄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词语曲柄笠】

  • 蔡家亲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人名考》:“蔡伯喈母,袁公(熙)妹曜卿姑也。”后汉学者蔡邕的母亲是袁公(熙)曜卿之姑,所以蔡袁是姑表兄弟。后遂用为姑表亲之典。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诗:“平生自有分,况是

  • 老蚌珠胎

    源见“老蚌生珠”。多指老而得子。清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金环乘穴真堪信,老蚌珠胎倍可欣。”见“老蚌生珠”。清·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

  • 兰玉映阶庭

    源见“谢庭兰玉”。称扬优秀子弟光耀门楣。金元好问《题苏氏宝章》诗:“二老风流有典刑,诸郎兰玉映阶庭。”

  • 扬州之鹤

    宋代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此君:指竹。自注云:“昔有客,言志,或愿

  • 邹辩

    同“邹衍谈天”。唐杜正伦《玄武门侍宴》诗:“阙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词语邹辩】   汉语大词典:邹辩

  • 自倒中郎屣

    源见“倒屣延宾”。谓热情迎客。清孙枝蔚《喜周元亮司农生还次龚孝升总宪韵》之十:“自倒中郎屣,公然四座惊。”

  • 任重道远

    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担负的责任既重大又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曾子在教导他的学生时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又没有毅力,因为他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以在天下实现仁德为己任,能说不重大吗?到死方休,能说

  • 淡交

    参见:淡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