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孙寿愁眉”。古代妇女的一种倾于一侧的发髻样式。多形容梳妆妖媚入时。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偏正 指古代妇女一种别致的发型。语出
同“囊中颖脱”。明高启《赴京留别乡旧》诗:“捧檄敢期囊颖出,着鞭肯向驿程先。”
同“照乘珠”。唐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玩馀轻照乘,谢欲等悬黎。”《明史.程绍传》:“齐宣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词语照乘】 汉语大词典:照乘
同“桃弧棘矢”。清高旭《自题未济庐诗集》诗:“写与人间都不识,那堪桃棘涕滂沱。”【词语桃棘】 汉语大词典:桃棘
同“吞凤”。唐李群玉《感兴》诗之一:“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
同“圯桥进履”。清吴伟业《又咏古》诗:“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履?”
源见“桃花源”。借指遁居世外的隐士。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诗:“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词语桃源人】 汉语大词典:桃源人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 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商器质素无文,周器雕篆细密,此固
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主谓 要出游,须告知去处。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母王夫人勉之曰:‘志在四方,男儿事也。即语称~,不过稽远近
《旧唐书.韩愈传》:“愈至潮阳,既视事,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卵而化,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韩愈因祭湫水,写《祭鳄鱼文》。其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徙于旧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