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咒岭出泉

咒岭出泉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二《晋河西昙无谶》:“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王入山,王渴需水不能得,谶乃密咒石出水,因赞曰:‘大王慧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

传说晋代有西域名僧精于咒术,竟能以咒语使高山流出泉水。后以此典喻指佛法之妙,亦借以咏山泉。

唐.王维《游悟真寺》:“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


猜你喜欢

  • 阶蓂

    源见“蓂荚”。古代传说的一种瑞草,夹阶而生,故名。认为是祥瑞的征兆。唐赵彦昭《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庭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人日为正月初七日,故言蓂生七叶。【词语阶蓂】   汉语大词典:

  • 黄犬之叹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时,李斯被赵高馋,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以“黄犬之叹”用为悲叹被馋

  • 酒浇块垒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忱):‘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阮籍与司马相如相仿佛,唯籍心怀不平,经常饮酒浇愁。垒块谓胸中郁结的不平之气,或写作

  • 三缄其口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苏曼殊《与某公书》:“区子固非离

  • 半路出家

    比喻中途改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荐手中,却是时乖运蹇。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偏正 比喻

  • 南山雾雨

    同“南山雾”。明张居正《送杨生南归》诗:“南山雾雨文初变,溟海扶摇翮未舒。”

  • 谢氏树

    同“谢庭兰玉”。明徐渭《四花图》诗:“绕阶皆为谢氏树,依庭共拟窦家郎。”【词语谢氏树】   汉语大词典:谢氏树

  • 典午

    《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周语次,因书版示(文)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果崩。”“典”意同“司”,十二生肖“午”是马,谯周用“典午”为隐语

  • 流槎

    源见“乘槎”。指河中漂浮的舟筏。北周庾信《杨柳歌》诗:“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词语流槎】   汉语大词典:流槎

  • 平生无长物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