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周郎顾曲

周郎顾曲

或称“顾曲周郎”。原指周瑜精通音乐。后分别指爱好音乐或有很高音乐素养的人。周瑜(事迹见前“升堂拜母”条)少时风流倜傥,精通音乐,即使饮酒过量,乐曲有了缺漏或错误,也能听出来,并且必然要人家改正。所以当时的人编了一首民谣说:“曲有误,周郎顾。”后也因此以“顾曲”表示欣赏音乐、戏曲。

【出典】: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卷54第1265页:“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例句】:

宋·刘克庄《哭孙李蕃二首》其一:“看花李益无同伴,顾曲周郎有后身。” 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主谓 周瑜精于音乐。语本《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清·愈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褒义。多用于指爱好音乐或有很高音乐素养的人。也作“顾曲周郎”。


【典源】《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今译】 三国吴周瑜字公瑾,是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年二十四即任建威中郎将,时人呼为“周郎”。他年轻时曾专心研究音乐,造诣颇深,即使饮酒微醉之时,如果奏曲有误,他也能听出来,一定回头去看奏曲的人。因而当时人传语:“曲有误,周郎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对音乐精通; 也指席上欣赏音乐; 或用以借指听音乐的知音或情人。

【典形】 顾曲、顾曲多情、顾曲中误、顾曲周公瑾、顾曲周郎、回头顾曲、曲误动周郎、知音周郎、周郎顾、周郎顾曲、周郎知曲误、曲误不须顾、公瑾见误、周郎一顾、恋红牙、微笑周郎、畏周郎、顾曲人、周郎醉眼、觅周郎、小误已回头、忆周郎、郎能顾曲。【示例】

〔顾曲〕 宋·周邦彦《玉楼春》:“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顾曲多情〕 宋·毛珝《踏莎行·题草窗词卷》:“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一庭风日知音少。”

〔顾曲中误〕 清·黄景仁《迈陂塘·白紵山》:“南州雄踞,笑作贼匆匆,更何情绪,来顾曲中误?”

〔顾曲周公瑾〕 清·沈受宏《赠吴事衍》:“共传顾曲周公瑾,谁识哀时庾子山。”

〔顾曲周郎〕 宋·刘克庄 《摸鱼儿》:“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

〔回头顾曲〕 清·郑燮《周瑜宅》:“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曲误动周郎〕 南朝陈·江总《和衡阳王殿下高楼看妓》:“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知音周郎〕 宋·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周郎顾〕 唐·李瑞《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郎顾曲〕 宋·罗椅《柳梢青》:“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周郎知曲误〕 金·元好问 《南冠行》:“长安张敞号眉妩,吴中周郎知曲误。”


【词语周郎顾曲】  成语:周郎顾曲汉语词典:周郎顾曲

猜你喜欢

  • 吕虔刀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晋中兴书》:“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始辞之,固强,乃受。祥为司空,祥死之日

  • 雁塔高题

    同“雁塔题名”。宋葛立方《减字木兰花.四侄过省候廷试席上作》词:“雁塔高题,玉季巍科尚觉低。”

  • 易水离魂

    参见:易水歌

  • 海底飞尘

    同“沧海桑田”。唐白居易《浪淘沙》词:“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 骢马使

    源见“避骢马”。指侍御史。唐张南史《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诗:“聊听骢马使,却就紫阳仙。”《红楼梦》一〇五回回目:“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词语骢马使】   汉语大词典:骢马使

  • 巢燧圣明

    《韩非子》卷十九《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

  • 金银气

    《史记.天官书》:“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地镜图》:“凡观金玉宝剑铜铁,皆以辛之日,待雨止,明日平旦,亦黄昏夜半观之,所见光白者玉也,赤者金,黄者铜,黑者

  • 思鲈莼

    源见“莼羹鲈脍”。喻思乡归隐。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鲈莼。”【词语思鲈莼】   汉语大词典:思鲈莼

  • 范甑生尘

    汉代范冉,字史云,曾为莱芜长。后隐居守贫,有时断炊。闾里为之歌日:“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以形容其贫困之状。甑:瓦钵,盛饭之具。见《后汉书.范冉传》。

  •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王徽之)、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王献之以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十三年,即公元388年亡,年四十五岁)。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