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血未干

口血未干

口血,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以示信守,称为口血。口血未干,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公元前565年,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楚国又出师伐郑。郑国不得已背晋向楚,复求与楚国订立盟约。这时,郑国的两个大臣子孔、子蟜说:“我们刚与晋国订立盟约,现在口血未干,就背弃盟约,这样做行吗?”另外两个大臣子驷、子展说:“我们小国同大国结盟,只能唯强是从。现在楚师来攻,晋国不来援救,我们就得投靠楚国。即使订立了盟约,将来也可向晋国解释,这是在强国的威逼下订的,这样的盟约是可以背叛的。”

【出典】:

左传·襄公九年》:“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子孔、子蟜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子驷、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强是从,今楚师至,晋不我救,则楚强矣。盟誓之言,岂敢背之?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乃及楚平。”

【例句】:

左丘明《国语·越语》:“以盟为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元·脱脱《宋史·辛次膺传》:“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


主谓 古人订立盟约时要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此指订立盟约不久就毁约。今多指说出的话没多久就反悔。《东周列国志》11回:“~,宋人背盟,寡人伐之。”△贬义。多用于表现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方面。→背信弃义 墨迹未干 ↔守信不渝


【词语口血未干】  成语:口血未干汉语词典:口血未干

猜你喜欢

  • 峻坂盐车

    源见“骥伏盐车”。喻指晚境困厄之人。茅盾《题高莽为我所画像》诗:“风雷岁月催人老,峻坂盐车亦自怜。”【词语峻坂盐车】  成语:峻坂盐车

  • 醉翁亭

    亭名,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宋代欧阳修贬任滁州知州时,和尚智仙为他修建,因欧阳修自号醉翁,故名此亭为“醉翁亭”。欧阳修曾为此亭撰写了著名的《醉翁亭记》。【词语醉翁亭】   汉语大词典:醉翁亭

  • 寒荆

    源见“荆钗布裙”。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明王玉峰《焚香记.军情》:“学生寒荆为我受了无数凄楚,自中榜之后,还不曾见面。”【词语寒荆】   汉语大词典:寒荆

  • 卓鲁

    《文选》卷四十三南朝齐.孔德璋(稚珪)《北山移文》:“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唐.李善注:“范晔《后汉书》曰:卓茂字子康,南阳人也,迁密令,视人如子,吏人亲爱而不忍欺。’又曰:‘鲁恭字仲康,扶风

  • 仲都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传说汉元帝时,汉

  • 媚灶

    《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奥,内也,以喻近臣;灶以喻执政。”邢昺疏:“天以喻君,获犹得也。我道之行否由

  • 槁形灰心

    源见“槁木死灰”。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并列 形容身体极其衰弱,意志消沉。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鹿门听见于吾

  • 相如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相如即病免,家居茂陵。”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即今所谓糖尿病,晚年病居茂陵。后用为咏文士生病之

  • 鸥鹭相得

    同“鸥鹭忘机”。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鸥鹭元相得,杯觞每共传。”见“鸥鹭忘机”。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鸥鹭元相得,杯觞每共传。”

  • 寸莛

    源见“以莛撞钟”。比喻才识浅陋者的发问。亦用为谦词。宋苏轼《和欧阳少师会老堂次韵》:“我欲弃官重问道,寸莛何以得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