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后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拿不完,用不尽,非常丰富。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夫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并列 拿不尽,用不完。形容异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歧路灯》75回:“况这些物件,在贫道乃~的,何足介怀。”△褒义。多用于赞美大自然的宏富博大。也作“取之不竭”、“取之不尽”、“取之不尽,用之有余”、“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词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成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汉语词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猜你喜欢

  • 指囷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侯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和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囷,古时一种圆形的谷仓。三国时,鲁萧曾慷慨赠送周

  •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其:同“岂”。 要给人加上罪名,难道找不出理由吗?语出《左传.僖公十年》:“(晋侯)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蝶梦庄周

    同“蝶化庄生”。元朱晞颜《哨遍.题坐忘斋》词:“想蝶梦庄周,周迷蝶梦,蘧蘧自适无非己。”

  • 馨香祷祝

    《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后因以“馨香祷祝”表示真诚期望。章炳麟《复蒋智由书》:“于此知君果非有异志,则仆所馨香祷祝以求之者也。”李大钊《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这就是我们人类全体所馨

  • 经纶手

    源见“经纶”。喻指治国的良才。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清孙枝蔚《万开来宪副招饮园林留赠》诗之二:“暂袖经纶手,弥高著作才。”【词语经纶手】   汉语

  • 骑驴冲大尹

    源见“推敲”。谓途中偶然碰到地方长官,得以知遇。宋王庭珪《谒魏彦成郎中》诗:“病夫投老入城闉,到处碰人说使君。岂料骑驴冲大尹,政须扛鼎识奇文。”

  • 饥鸢吓鼠惊不起

    源见“鸱得腐鼠”。喻不为贱物、权位所惊动。元刘因《续十二辰诗》:“饥鸢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 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温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

  • 沧海一粟

    大海中的一粒粟米。比喻极其渺小。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偏正 粟,小米,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张贤亮

  • 对床夜语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写风雪或风雨声中,对床谈心的情景。“夜雨对床”之语,唐人多有。宋.苏轼、苏辙兄弟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