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取义成仁

取义成仁

文天祥抗元被俘后以身殉国事。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宝祐六年(1258年)初,蒙古军队分三路向南宋大举进攻,权阉董宋臣主张放弃临安,迁都四明(今宁波),朝中无人敢于反对,独文天祥上书请斩董宋臣,提出抗蒙建议。但未被采纳。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鄂州失守,元兵直逼临安。时文天祥在赣州任上。接到朝廷“勤王”诏书,立即招募义兵入卫临安。因战事失利,奉命退守余杭(今杭州西)。不久,宋恭帝降元。德祐二年(1276年),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出使元军,被扣押。元军撤退时,与恭帝等一同被拘押北去。行到镇江(今江苏镇江),乘元兵不备,逃脱到真州(江苏仪征),又从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到温州。时端宗赵昰在福州即位,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因与左丞相陈宜中意见不合,文天祥在闽粤赣一带辅佐端宗组织抗元斗争,收复州县多处。帝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广东海丰北面的五坡岭被元兵所俘。旋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囚禁达三年之久。元政府用尽种种手段威逼利诱,但文天祥始终不屈,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时空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表现了爱国的忠贞气节和凛然正气。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在大都柴市被杀害,时年47岁。其妻欧阳氏收尸时,在文天祥的衣带里捡出一纸遗书,上写:“孔子说过‘杀身成仁’,孟子讲过‘舍生取义’,只有尽了‘义’,才算做到了‘仁’。我们读圣贤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无愧于国家。”

【出典】:

宋史》卷418《文天祥传》12540页:“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例句】:

陈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见“杀身成仁”。


【词语取义成仁】  成语:取义成仁汉语词典:取义成仁

猜你喜欢

  • 谷号愚

    源见“愚公谷”。指清静无争的隐居之地。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受业乡名郑,藏机谷号愚。”

  • 嘑蹴

    同“嘑尔蹴尔”。清朱锡绶《幽梦续影》:“宁受嘑蹴之惠,勿受敬礼之恩。”清李渔《无声戏》第三回:“宁可忍饥受饥,使性出门,不肯受那嘑蹴之食。”【词语嘑蹴】   汉语大词典:嘑蹴

  • 千日醒

    源见“千日酒”。形容美酒浓烈,饮之久醉不醒。唐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诗之五:“闻道中山酒,一杯千日醒。黄莺似传语,劝酒太叮咛。”

  • 南山铁案

    《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

  • 庞公不入城

    同“庞公采药”。宋陆游《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诗:“身似庞公不入城,东阡南陌饯余生。”

  • 苏生节

    同“苏武节”。清顾炎武《赠顾推官咸正》诗:“君持苏生节,冒死决蒺藜。”【词语苏生节】   汉语大词典:苏生节

  • 携谢妓

    源见“东山携妓”。写游乐生活。唐李白《忆东山二首》诗之二:“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 泼火雨

    《说郛》卷四八引宋侯延庆《退斋雅闻录》:“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寒食在清明前后,旧俗寒食节禁火,故此时下雨称“泼火雨”。亦泛指春雨。宋梅尧臣《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

  • 醉倒山公

    源见“山公醉酒”。形容醉酒。宋辛弃疾《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词语醉倒山公】  成语:醉倒山公汉语大词典:醉倒山公

  • 铁树开华

    见“铁树开花”。《续传灯录·或庵师体禅师》:“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梁翰别郡守曾公。逮夜半书偈辞众曰:‘~,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掷笔而寂。”【词语铁树开华】  成语:铁树开华汉语大词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