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金不垂堂

千金不垂堂

此典指袁盎建议汉文帝刘恒说:家有千金之人不坐在屋檐下,避免檐瓦掉落砸伤。后以此典比喻做事谨慎自爱,不冒风险。袁盎(?——前148年),字丝,楚人,后迁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历任齐相、吴相。他本为“游侠”,以“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之名,被御史大夫晁错告发,降为庶人。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时,袁盎借此向汉景帝建议杀晁错。后因谏止梁孝王为嗣君,被梁孝王派人刺死。 当初,汉文帝刘恒从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上山,想要从西边纵马奔驰下山坡。袁盎骑着马,紧靠着车子挽住马缰绳。汉文帝刘恒说:“将军胆小吗?”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之人就不坐在屋檐下,家藏百金之人也不跨骑楼台上的栏干边,英明君主不去冒险取得成功。现在您要放纵驾车的六匹马,奔驰下高山,假如驾马受惊车辆毁坏,您即使看轻自己,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刘恒这才停止跑马下山坡。此典又作“不倚衡”、“千金躯”、“垂堂戒”、“垂堂千金”。

【出典】:

史记》卷101《袁盎晁错列传》2740页:“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bǎn板,高山坡)。袁盎骑,并车揽辔(pèi配,挽住马缰绳)。上曰:‘将军怯(qiè切,胆小)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靠近屋檐下),百金之子不骑衡(楼台上边栏干),圣主不乘危而徼(通“侥”)幸(希望偶然获得成功)。今陛下骋六騑(fēi非,古代驾大车之马,在中间叫服,在两旁叫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汉高祖刘邦庙,指汉朝皇统)、太后何?,上乃止。”

【例句】:

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岂省曾黔突?徒劳不倚衡。” 宋·陈师道《梁山泊》:“千金不垂堂,岂复待一失。” 宋·张元干《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酒酣起舞莫作恶,行矣自爱千金躯。” 宋·陆游《度筰》:“九折元非叱驭行,千金空犯垂堂戒。” 宋·范成大《或劝病中不宜数亲文墨》:“习气吹剑一映,病躯垂堂千金。”


【典源】《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缴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汉书·爰盎晁错传》亦载。

【今译】 汉文帝曾从霸陵乘车上山,打算向西沿陡峭的山路驰下。袁盎上前揽住车马。文帝问:“难道你害怕吗?”袁盎说:“我听说拥有千金的人不坐厅堂檐下,避免檐瓦掉落,拥有百金的人不跨楼殿栏杆,以防坠下,圣明的君主不冒险侥幸。如今陛下车乘六马疾驰,沿陡坡飞奔,万一马惊车翻,后果不堪设想。即便陛下自己不在乎,那高帝、太后怎么办?”文帝于是放弃驰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做事谨慎自爱,不冒风险。

【典形】 不倚衡、千金不垂堂、千金躯、垂堂戒、垂堂千金、垂堂语、千金子。

【示例】

〔不倚衡〕 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岂省曾黔突? 徒劳不倚衡。”〔千金不垂堂〕 宋·陈师道 《梁山泊》:“千金不垂堂,岂复待一失。”

〔千金躯〕 宋·张元干《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酒酣起舞莫作恶,行矣自爱千金躯。”

〔垂堂戒〕 宋·陆游《度筰》:“九折元非叱驭行,千金空犯垂堂戒。”

〔垂堂千金〕 宋·范成大《或劝病中不宜数亲文墨》:“习气吹剑一吷,病躯垂堂千金。”


猜你喜欢

  • 款段马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列传》:“(马)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便于在沼泽地行进的短毂车),御款段马(行走迟缓之马

  • 谑浪笑傲

    戏言放浪,调笑不恭。《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敖:通“傲”,倨慢。钱钟书《围城》七:“今天是几个熟人吃便饭,并且有女人,他当然谑浪笑傲,另有适应。”见“谑浪笑敖”

  • 瑶树

    《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晋人王戎赞赏王衍的仪表风度,用“瑶林琼树”作比。后遂用为称美人品高洁神姿飒爽之典。唐.李群玉《哭彬州王使君》诗:“瑶树忽倾沧

  • 风牛

    源见“风马牛不相及”。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南朝 陈徐陵《与杨仆射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眘茫茫,风牛南偃。”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

  • 井渫不食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己全洁而不见用。”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

  • 求田计

    同“求田问舍”。明高启《郊墅杂赋》之二:“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

  • 秦台镜

    同“秦庭朗镜”。唐杜甫《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梁狱书应上,秦台镜欲临。”闽徐夤《咏怀》:“借取秦宫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

  • 德耀

    同“德曜”。明王玉峰《焚香记.逼嫁》:“奴家虽非德耀之门,颇免秋胡之诮。”【词语德耀】   汉语大词典:德耀

  • 刮眼

    《北史.孝行传.张元》:“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祐。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同燃)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

  • 三宿恋

    《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即便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亦泛指对某事物的爱恋。宋苏轼《别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