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击缶歌乌乌

击缶歌乌乌

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又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乌乌,同“呜呜”。后以“击缶歌乌乌”表现狂放不羁,或长歌解愁。宋陆游《小饮赏菊》诗:“举袖舞翩仙,击缶歌乌乌。”


【典源】 秦·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i)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烹)羊炰(pao)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今译】 古时秦地人娱乐,一边敲击瓦罐,一边发出“呜呜”的呼喊。汉代杨恽初为平通侯,后因事贬为庶人家居。他在给孙会宗的信中说:“田家劳苦,每逢节日烹羊饮酒以自娱。我本为秦地人,能为秦声。妻子是赵地女子,善于鼓瑟。又有奴婢数人能歌。酒酣耳热之时,即仰天敲瓦罐,大呼‘呜呜’为乐。唱道:‘种田南山,荒芜不管,种豆 一顷,豆落剩箕。人生在世行乐吧,何时才富贵!’”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狂放不羁; 或长歌解愁,发泄愤懑不平。

【典形】 唱乌乌,耳热歌、耳热酒酣、歌呜呜、击缶歌、击缶歌乌乌、乌乌歌、耳热仰视天、歌余耳热、唱莫呜呜、仰天击缶、击缶呜呜。

【示例】

〔唱乌乌〕 清·丘逢甲 《岁暮杂感》:“牢落高阳旧酒徒,缶声凄绝唱乌乌。”

〔耳热歌〕 清·钱谦益《奉赠太傅崇明侯》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耳热酒酣〕 宋·陆游《城东马上作》:“手柔弓燥猎徒喜,耳热酒酣诗兴生。”

〔歌呜呜〕 宋·陆游《书幸》:“放怀歌呜呜,宁暇书咄咄。”

〔击缶歌〕 宋·范成大《大厅后堂南窗负暄》:“端如拥褐茅檐下,只欠乌乌击缶歌。”

〔击缶歌乌乌〕 宋·陆游《小饮赏菊》:“举袖舞翩仙,击缶歌乌乌。”

〔乌乌歌〕 宋·陆游《老叹》:“乌乌歌罢人谁问? 咄咄书成自不知。”


【词语击缶歌乌乌】   汉语词典:击缶歌乌乌

猜你喜欢

  • 灵萱

    源见“萱草忘忧”。比喻母亲。明杨珽《龙膏记.砥节》:“痛惊风大椿忽掊,恨临霜灵萱摧朽。”

  • 衔哀致诚

    含着哀痛表达其真诚的心意。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季父:叔父。【词语衔哀致诚】  成语:衔哀致诚

  • 久要不忘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什么样的人是“全人”(“成人”即“全人”,各方面都好的人)。孔子认为,现在的所谓“全人”,不必要象我刚才

  • 应图求马

    三国魏.曹植《献文帝马表》:“臣于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谨以奉献。”(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引)三国魏.曹植将他所得的一匹大宛马献给魏

  • 眷遇

    异常的厚待。《宋史.傅尧俞传》:“英宗眷遇尧俞,尝雪中赐对,尧俞自东庑升,英宗倾身东向以待。每奏事退,多目送之。”【词语眷遇】   汉语大词典:眷遇

  • 一滴何曾到九泉

    九泉:黄泉,地下。 一滴酒也流不到阴朝地府去。 表示人死后再也不能品尝佳酿。常用作劝人开怀痛饮、及时行乐之辞。语出宋.高翥《清明日对酒》:“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

  • 吐握

    同“吐哺握发”。《汉书.萧望之传》:“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词语吐握】   汉语大词典:吐握

  • 名覆金瓯

    同“名动金瓯”。宋石孝友《望海潮.元日上都运鲁大卿》词:“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典源】 唐·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唐)玄宗善八分书,凡命相,皆先以御笔书其姓名,置案

  • 碧鸡

    源见“金马碧鸡”。借指蜀地风物。唐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诗:“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词语碧鸡】   汉语大词典:碧鸡

  • 凤阳

    源见“凤鸣朝阳”。指朝阳。唐温庭筠《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凤阳晴日带雕轮。”【词语凤阳】   汉语大词典: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