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冒犯,违犯;韪,(wěi伟),是,对。冒天下之大不韪,形容冒犯了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公元前712年,息国发兵进攻相邻的郑国,结果大败而归。左丘明评论说,息侯犯了五大错误,犯了这“五不韪”,却去攻打别国,失败不是必然的吗?

【出典】:

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以是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例句】: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13《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述宾 冒,冒犯,不顾。不韪,不是,过错。冒犯天下人认定的最大的错误,指公然不顾公众舆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干坏事。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张贤亮《小说中国》:“而我就觉得他的胆识是历史上任何一位资产阶级的或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都不可比拟的,竟敢~,公然‘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这一下子就站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一般作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举止行为方面。亦可反其意而用之,作褒义。→偭规越矩 明目张胆 为所欲为 ↔顺天应人。 也作“犯天下之不韪”、“冒大不韪”。


犯了人所公认的大错,谓之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冲犯、冒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单于……直冒汉围西北驰去。”颜师古注: “冒,犯也。”

“不韪”是什么意思呢?

“韪”,《说文·是部》释为 “是也”。段注: “荀爽 《对策》曰:‘五韪咸备。’韪与是义同,六书之转注也。”《汉书·叙传下》: “昭韪见戒。”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明其是者,戒其非也。”亦训 “韪”为 “是”。

因此,“不韪”即谓 “不是”, “不是”即不对、错误。 “大不韪”便是大错误、极大的不对。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便是犯了天下公认的大错。

语源 《左传·隐公十一年》: “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杜预注: “息国弱。郑息同姓之国。言语相恨当明征其辞,以审曲直,不宜轻斗。韪,是也。”

春秋时期,弱小的息国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姓之郑国发生了争执,息君怀恨在心,不考虑出兵是否正当,不考虑本国有多大力量,不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不想想出兵有无理由,也不考虑动武有无罪责,就这样 “犯五不韪”而去攻打强大的郑国,其丧师失败不是很合乎情理的吗?

息国敢这样 “犯五不韪”,当然是咎由自取了。后世因此形成了“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语。


【词语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汉语词典:冒天下之大不韪

猜你喜欢

  • 中钩

    源见“射钩”。射中带钩。指管仲射中小白事。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词语中钩】   汉语大词典:中钩

  • 三闾大夫

    战国时楚国官名,职掌楚王族昭、屈、景三氏。也特指屈原。汉代王逸《离骚序》:“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史记.屈原贾生

  • 尹邢避面

    《史记.外戚世家》:“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汉武帝时,尹夫人和邢夫人同时受到宠爱。尹夫人做了皇后,邢夫人还是妃子,汉武帝就下诏不让她俩人相见。原因是邢夫人很美,皇帝怕她们相见惹下祸端

  • 蒋生径

    径:小路。西汉隐士蒋诩(xǔ许),字元卿,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平帝时,为兖州刺史,以清廉正直著称。王莽摄政,他告病辞官,隐居乡里,足不出户,在院子里开辟了三条小路,只和羊仲、求仲这两位知交来往

  • 荆山宝

    同“荆山玉”。晋潘岳《诏答周弘正》:“代郡 范生,山阳王氏,人藏荆山之宝,各尽玄言之趣。”

  • 攀青桂

    同“攀丹桂”。唐杜牧《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诗:“王屋山人有古文,欲攀青桂弄氛氲。”

  • 驯桑雉

    同“驯雉”。唐罗隐《寄前户部陆郎中》诗:“出驯桑雉入朝簪,萧洒清明映士林。”

  • 冰天雪窖

    同“冰天雪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见“雪窖冰天”。清·张维屏《粤东三子诗钞·汴州城》:“青

  • 丰城剑气

    晋王嘉《拾遗记.昆吾山》载:相传昔吴国武库中的兵刃铁器俱被黄、白二兔食尽,杀之,腹有铁胆肾。王乃召剑工,令铸其胆肾以为剑,一雌一雄,后以石匣埋藏。及晋中兴,夜有紫气冲斗牛。张华使雷焕为丰城县令,掘而得

  • 衒玉自售

    源见“韫椟待价”。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奈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词语衒玉自售】  成语:衒玉自售汉语大词典:衒玉自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