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余音绕梁

余音绕梁

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韩国歌女韩娥东向赴齐国,因为没有粮食,只好卖唱乞食。她离开后,歌声仍在梁间环绕,三日不绝,人们都以为她还留在当地。有一次她路过客栈,受到人侮辱,韩娥便长歌当哭,整个村庄的人都被感动得悲不自胜,以致三天都不想吃饭,并马上把她追回。这时,她又放喉高歌,使得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地载歌载舞,忘了先前的悲哀。当地人们送她厚礼,打发她离开那里。所以那个地方的人们至今擅长仿效韩娥的调子唱歌。

【出典】: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例句】:

宋·孙觌《长乐寺》诗:“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清·刘鹗《老残游记》2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宋·孙觌《长乐寺》:“雍门已冻迹,余音空绕梁。”


解释梁:房梁。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韵味深长。也可用来比喻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战国时期,薛谭在秦青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薛谭就自认为已经学得不错了,打算辞别而归。秦青并没有挽留他,而是为他在郊外饯行。饯行时,秦青拍击着乐器,唱出了悲哀的歌曲,歌声振动了树木,阻止了流动的白云。薛谭一听,知道自己差得还太远,便请求回去继续学习。

秦青说:“从前,韩娥向东去齐国,没有粮食吃了,经过雍门的时候,便卖唱求食。韩娥离开后,她的歌声仍然萦绕着房梁,三天都没有断绝,旁边的人还以为唱歌的人并没有离开。韩娥经过旅店,旅店的人欺负她。韩娥感到很痛苦,便放声哀哭,她的哭歌让乡里的老老少少都感到悲痛,留着眼泪相向而站,以至于三天都不进饮食。韩娥离开后,乡里的老少急忙去把她追回来,她又长声欢歌,使得大家都踊跃舞蹈,忘记了以前的哀愁。然后,人们赠送给她食物,送她上路。至今雍门附近的人们善于唱歌,善于哀哭,就是模仿韩娥的缘故。”薛谭听后,再也不说回家的话了。

例句

他的演唱,真是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啊!


【词语余音绕梁】  成语:余音绕梁汉语词典:余音绕梁

猜你喜欢

  • 尝鼋

    源见“染指”。喻略有所得,略知滋味。清赵翼《六十自述》诗之二:“才子身名徒吓鼠,好官滋味略尝鼋。”【词语尝鼋】   汉语大词典:尝鼋

  • 说剑

    《庄子.说剑》:赵文王喜剑,剑士日夜相击,死伤甚众。太子悝患之,曰:“能说王止剑士,赐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与庄周见王。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如何?”庄子说:“臣有三剑:天子剑、诸侯剑、庶

  • 西靡树

    《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唐.李善注:“《圣贤冢墓记》曰:‘东北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

  • 失马

    同“塞翁失马”。唐黄滔《上刑部郑郎中启》之二:“徒恨伤麟,终幾失马;若无往岁,焉有兹辰?”【词语失马】   汉语大词典:失马

  • 壁中字

    源见“孔壁遗文”。指出于孔壁的古文字。其字体与汉时通行的隶书不同,亦与秦时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字。《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都是这种文字。宋曾巩《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

  • 舍生取义

    原指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取义。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孟子说,鱼,是我想吃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吃的东西;要是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不要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

  • 散材

    源见“樗栎”。谓无用之木。多喻无用或不为世用之人。唐施肩吾《玩手植松》诗:“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宋苏轼《东山浮金堂戏作》诗:“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词语散材】   汉语大词典:散材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腹饥口渴的人在饮食上容易得到满足。 比喻急迫需要,无暇选择。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四年》:“久安之民骄佚,骄

  •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

    丈夫:男子汉。 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 形容人有发奋自强的志气。语出《孟子.滕文公上》:“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元.关汉卿《单刀会》一折:“三尺龙泉万卷

  •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进:进用。退:摒退。 表示对人的进用与摒退,均按礼法行事。语出《礼记.檀弓下》:“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晋书.向雄传》:“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