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夜签声
从:趋随。末:无,没有。由:从。 虽追随其后,也无由赶上。 表示差距很大,望尘莫及。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有伤害。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鲁迅《华盖集.牺牲漠》:“一经误解,社会恐怕要更加自
同“唾壶击缺”。清归庄《与侯彦舟书》:“弟病废之人,泥涂自甘,顾不能为君击唾壶耳。”【词语击唾壶】 汉语大词典:击唾壶
同“六州铁铸”。宋方岳《戏成》诗:“铸错空糜六州铁,补鞋不似两钱催。”【词语六州铁】 汉语大词典:六州铁
躄( ㄅㄧˋ bì 闭):跛足。战国时赵平原君将一个见了跛足者而大笑的美人斩首的故事。平原君家中有一位美人,在楼上看见民家的跛足者而大笑。跛者要求平原君将她斩首。平原君笑着答应却并不实行。后来,门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碬(注:音duàn,磨刀石)投卵者,虚实是也。”以石击蛋,蛋破无疑。以此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又,亦比喻形势极端危险。《淮南子.人间训》:“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
源见“胠箧”。指偷盗。也喻抄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又制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排人美辞,以为己力,宝玉大弓,终非其有。全写则揭箧,傍采则探囊。”【词语揭箧】 汉语大词典:揭箧
《后汉书.郑弘传》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据传说,东汉会稽山阴人郑弘,在山中打柴拾得一箭。不一会儿,
《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蛖,同“蚌”。后遂以“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敬通(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