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

逸,原作佚。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弱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孙子认为,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搅乱他的决心。早晨朝气饱满,中午逐渐懈怠,傍晚就疲乏思归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领心理的方法。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的奔走疲劳,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堂皇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出典】:

孙子·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例句】:

后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见“以佚待劳”。秦牧《愤怒的海》:“我们在这里~,杀他个措手不及。”


解释逸:安闲。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孙子》一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为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孙武本是齐国人,因擅长兵法受到吴王阖庐(即阖闾,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的接见。阖庐让孙武训练自己的宫女,以试验他的兵法。结果孙武获得了成功,阖庐从此知道他善于用兵,任用他做了自己的将军。在孙武的率领或协助下,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占领了它的都城,向北威震齐、晋,扬名诸侯。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军争》篇中,孙子说道:“善于用兵的人,会躲避敌人的锐气,而趁其懒惰松懈时发动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用自己严整的队伍等待敌人的混乱之师,用自己的冷静等待敌人的烦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办法。用自己少走路等待敌人远道而来,用自己的安逸等待敌人的疲劳,用自己的温饱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部队战斗力的办法。”

例句

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词语以逸待劳】  成语:以逸待劳汉语词典:以逸待劳

猜你喜欢

  •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就:靠拢。日:太阳。 靠拢他就像葵藿向阳一样,仰望他就像百谷盼望云雨一样。 形容德高望重,深得民心。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司马贞索隐:“如

  • 镜台自献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温公(温峤)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曰:‘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年,何

  • 应璩三人

    《文选》卷二十一,三国魏.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唐.李善注:“璩初为侍郎,又为常侍,又为侍中,故云‘三入’。陆机《洛阳记》曰:‘吾常怪谒帝承明庐,问张公,张公云:魏明帝在建始殿朝

  • 不利于孺子

    孺子:小孩。 表示对少年儿童不怀好意,甚或阴谋加害。语出《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公:指周公。孺子:指成王。)《红楼梦》九回:“一个叫‘香怜’,一

  • 钱塘一叶清

    明代叶宗人,字宗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西)人。永乐间以诸生言事,很符合皇帝旨意。被任命为钱塘(今属浙江)知县。在任上均徭役,简讼词,与民作主。又自奉甚俭。按察使周新很器重他。有一天,周新趁宗人不在家

  • 尊师贵道

    见“尊师重道”。《资治通鉴》卷47:“臣闻明王圣主莫不~。”【词语尊师贵道】  成语:尊师贵道汉语大词典:尊师贵道

  • 渔阳三弄

    同“渔阳掺挝”。清沈起凤《谐铎.穷士扶乩》:“诗肠龌龊,何时湔洗,吾当借康家鼓,作《渔阳三弄》也。”【词语渔阳三弄】  成语:渔阳三弄汉语大词典:渔阳三弄

  • 商君阡陌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战国时,秦相商鞅曾下令挖开田间小路,整顿田亩。后因用作咏农田的典故。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

  • 扪虱倾谈

    同“扪虱而谈”。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 桐江把钓人

    源见“羊裘钓”。指汉严光。因其隐居钓鱼于桐江(富春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故称。明张居正《应制题画渔人》诗之二:“若非渭水持竿客,定是桐江把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