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候,谓之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凡二十四番以为寒绝。”

明.王逵《蠡海集.气候》:“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任春(焦竑《焦氏笔乘》作“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醿,三候楝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简称花信风。风迎花期而来,故谓之花信。自小寒至谷雨,每月二气六候,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为五日,以一花之风相应。后因用为咏花时气候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九《芳华楼赏梅》诗:“一春花信二十四,纵有此香无此格。”


【词语二十四番花信风】   汉语词典:二十四番花信风

猜你喜欢

  • 犀燃

    同“犀燃烛照”。《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引子:“物态描摩疑鼎铸,人情刻镂胜犀燃。”【词语犀燃】   汉语大词典:犀燃

  • 文章憎命达

    憎:厌恶。达:显达。指诗文出色的人往往命运不好。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也作【文章憎命】。《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等到出榜之后,杨扬仁领出落卷来

  • 玉倒山颓

    同“玉山倾倒”。清刘献廷《兰阴午日韵限垂碑扅醿榰》:“只应酩酊红榴下,玉倒山颓不用榰。”并列 比喻饮酒醉倒。清·刘献廷《兰阴午日韵限垂碑扅醿楮》:“只应酩酊红榴下,~不用楮。”△褒义。美化酒醉仪态。→

  • 孚号

    《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孔颖达疏:“‘孚号有厉’者,号,号令也,行决之法,先须号令。夬,以刚决柔,施之于人,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后因以“孚号”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宋曾巩《侍中制》:

  • 荆山泣玉

    源见“和氏之璧”。指为怀才不遇蒙冤被罪而悲伤。元周砥《放歌行赠宋君》诗:“荆山泣玉徒自苦,夷门抱关谁复贤?”

  • 元龙高卧

    元龙:陈登的字,高卧,此处意为慢待客人。陈登字元龙,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初为徐州牧陶谦的典农校尉。后从吕布,又劝曹操攻杀吕布。曹操任为广陵太守,令聚众以图吕布。吕布被诛,以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

  • 罪入不孥

    孥:本意是妻室儿女。这里用作动词,是株连妻室儿女。 犯罪的人,刑罚只及于他本人,并不牵连家属。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汉

  • 轮扁之言

    源见“轮扁斫轮”。喻指说理精辟的话。明何景明《直路行》:“轮扁之言,桓公是悟。”

  • 寸木岑楼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朱熹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原喻比较事物的基准不一致,

  • 柏梁高宴

    此为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宴饮之事。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天,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汉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此典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