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条鞭

一条鞭

明代中叶以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明代赋役繁苛,人民负担极为沉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改革赋役,到世宗嘉靖时期,南北都试行新法,最关键的就是一条鞭法。主要为简化税制,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将扰民最重的役逐步并入赋内。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称一条鞭法。嘉靖时始行于地方,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推行于全国。其特点为役并入赋和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它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它是继唐朝两税法之后的又一重大赋役改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条鞭法未能彻底实施,且各地实行也不一致。

【出典】:

明史》卷78《食货志二》1902页:“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例句】:

明·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余闻诸长老云,徭赋之法,盖莫善于今之一条鞭矣。” 明·任源祥《赋役议》下:“久之,折色名项多,难于督并,乃隐其说于一条鞭。”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书河南府施志后》:“《明史》言,国初有里甲、均徭、杂泛三等,嘉靖时行一条鞭法,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词语一条鞭】   汉语词典:一条鞭

猜你喜欢

  • 休龙淫母

    《南史.后妃列传》载,路太后生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尊其为太后。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人间咸有丑声。《魏书.岛夷刘裕传》载,刘骏“并与母同行,宣淫肆意。”南朝

  • 小草出山

    源见“出山小草”。谓隐者出仕。宋陆游《初拜再领祠宫之命有感》诗:“小草出山初已误,断云含雨欲何施?”

  • 平津布被

    同“公孙布被”。公孙弘后封平津侯,故称。清毛奇龄《过上海访任待庵明府有赠》诗:“平津布被仍联衽,季子羊裘未振埃。”

  • 碣石宫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后借以指集贤之所。唐李商隐《五言四十韵诗》之二:“感激淮山馆,优游碣石宫。”明 茅平仲《金台怀古》词:

  • 横汾歌吹

    同“横汾鼓吹”。唐徐彦伯《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群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

  • 洗足失财

    参见:足垢

  • 伯有被甲

    源见“惊以伯有”。指传说中春秋 郑大夫伯有死后变为厉鬼事。古代哲学家常用为“神不灭”的佐证。南朝 梁范缜《神灭论》:“伯有被甲,彭生豕见,《坟》、《索》著其事,宁是设教而已邪?”

  • 钟漏

    源见“钟鸣漏尽”。指暮年。清钱谦益《南京刑部尚书沈公神道碑铭》:“崦嵫景促,钟漏智短,其不消缩而颓废者亦鲜矣。”【词语钟漏】   汉语大词典:钟漏

  •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见“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北史·李远传》:“……但~,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词语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成语:不入兽穴,安得兽子汉语大词典: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 山阳䜩

    同“山阳会”。䜩,同“宴”。南朝 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山阳䜩,空此河阳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