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曝十寒

一曝十寒

同“一暴十寒”。叶圣陶《英文教授》:“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句句是中国话。这只是‘一曝十寒’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工夫完全抛荒。”


见“一暴十寒”。叶圣陶《英文教授》:“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句句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工夫完全抛荒。”


解释曝:晒。本指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做事没有恒心。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一次,他去游说齐宣王,但齐宣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有人认为是孟子没有引导好,也有人认为是齐宣王不够聪明。

孟子说:“不要在宣王聪不聪明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即使天下有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先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是不可能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虽然像太阳,但一晒之后就退走,而那些冻他的小人马上就来到他的面前,大王身上即使有善的萌芽,可又有什么帮助呢?就像下棋,虽然只是一种雕虫小技的技术活动,但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就肯定学不好。弈秋是全国下棋水平最高的人,如果同时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门心思听他的话;另一个人虽然听着,但是心里却盘算着有只天鹅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两人一起学棋,但胡思乱想者的成绩一定不如专心致志的人,难道是两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别吗?肯定不是,而是专心程度不同。”

近义三心二意

反义持之以恒

例句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最忌一曝十寒。


【词语一曝十寒】  成语:一曝十寒汉语词典:一曝十寒

猜你喜欢

  • 骑鲸

    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唐.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骑鲸”后因用指文人隐遁或死亡。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元.杨维祯《庐山瀑

  • 延颈举踵

    伸长脖颈,抬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庄子说,在道德高尚的至德之世,人们用结绳的方法记事,都认为自己吃的东西好,穿的衣服美,也认为当时风俗淳厚,局面安定。国家很小,国与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互相听得到邻国

  • 易城玉

    源见“完璧归赵”。原指和氏璧。借指珍宝。宋晁冲之《同鲁山韩承观女灵庙前险石》诗:“我知此必蕴灵异,何止怀藏易城玉。”

  • 执两用中

    掌握分寸中肯不偏。《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舜喜欢亲自调查,又善于洞察近臣的报告,掌握其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的情况,因而处理事情能正确中肯。并

  • 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这是古人崇尚的一种不为外物所累的恬淡闲适之语。语出《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 乱点鸳鸯谱

    明代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里,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为题的一篇。我国古代早有以鸳鸯喻指夫妻的习俗,鸳鸯谱则是婚姻簿。乔太守断案,不做实事求是的调查,而且发现自己错了还将错就错,把两对夫妻交互匹配,堪为

  • 得鱼忘荃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成玄英疏:“筌,鱼笱也,以竹为之,故字从竹。亦有从草者,荪荃也,香草也,可以

  • 投杼之惑

    同“投杼之误”。《北齐书.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词语投杼之惑】  成语:投杼之惑

  • 金华牧羊者

    同“金华牧羊儿”。元揭傒斯《送黄道士》诗:“却恨金华牧羊者,坐看人世似波澜。”

  • 剪爪

    《史记.蒙恬列传》:“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剪其爪以沉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存放国家档案之处)。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