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时之利

一时之利

此典指晋文公评论城濮(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之战,认为先轸(zhěn枕)“军事胜为右”之说是一时之利;而狐偃(yǎn演)“毋失信”之说是万世功。后以此典比喻战争中一时取胜;或比喻一时的利益。晋文公(前697——前628年),晋献公之子,名重耳。因晋献公立幼子为嗣,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由秦送回国即位,晋文公。他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又平定周朝内乱,迎接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晋、楚在城濮会战,大胜楚军;并在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六月,晋文公渡过黄河向北回国。实行奖赏,狐偃第一。有人说:“城濮战胜的事情,是先轸的谋略。”晋文公说:“城濮的事情,狐偃劝说我不要失信。先轸说军事以打胜为贵,我用它获得胜利。但这是一时有利的说法,狐偃的话是万世的功绩,怎么能让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世的功绩呢?因此将狐偃奖在第一。”此典又作“时利”。

【出典】:

史记》卷39《晋世家》1668页:“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古代尚右,有优胜含意),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之功乎?是以先之。’”

【例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慕容暐载记》:“趣一时之利哉。” 唐·李延寿《北史·魏本纪·高宗文成皇帝》:“刺史牧人,为万里之表。自顷每因发调,逼人假贷,大商富贾,要射时利,上下通同,分以润屋。为政之弊,莫过于此,其一切禁绝。”


猜你喜欢

  • 初出茅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章武五年上疏”(即诸葛亮《前出师表》见《文选》卷三十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 拱辰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后因以“拱辰”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唐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陛下若骑从轻驰,则道途无拱辰之备。”《宋史.高丽传》:“载推柔

  • 黄石编

    同“黄石略”。明袁宏道《相逢行》:“壁上荣启图,手里黄石编。”【词语黄石编】   汉语大词典:黄石编

  • 封班

    参见:定远侯

  • 一池黑

    同“池黑”。宋陆游《东斋杂书》诗之五:“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黑。”

  • 琴堂

    源见“鸣琴化治”。美称地方官署。唐韦应物《送唐明府赴溧水》诗:“到此安甿俗,琴堂又宴然。”元无名氏《刘弘嫁婢》三折:“恁时节乘肥马,衣轻裘,居馆阁,坐琴堂。”【词语琴堂】   汉语大词典:琴堂

  • 楚人钳

    源见“楚筵辞醴”。借指被暴君囚禁,遭受屈辱。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竟脱楚人钳。”【词语楚人钳】   汉语大词典:楚人钳

  • 老骥思千里

    源见“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志之士仍思奋发进取,再展宏图。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心如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 哀丝豪肉

    见“哀丝豪竹”。豪肉:指洪亮的歌喉。清·黄景仁《柳初新·七月初二日夜宴》:“无端乙夜,~,激得异乡愁断。”【词语哀丝豪肉】  成语:哀丝豪肉汉语大词典:哀丝豪肉

  • 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

    惠子:名施,春秋战国时人,为梁相,与庄子为友。这里泛指挚友。 常用作书信中的客套语,表示在知心朋友而前,说话可以随随便便,无所顾忌。语出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